日本加快太空军事化,为军力转型布局

日本加快太空军事化,为军力转型布局
近期,日本防卫省防卫装备厅一份招标文件中出现“航宙机”“航宙母舰”等新概念,引发外界对日本太空军备建设的关注。有评论认为,日本在太空领域推出新项目,目的是争取更多军事建设资源,为军力转型布局。

  报道称,“航宙机”“航宙母舰”等内容此前不曾在日本航空自卫队太空作战能力规划中出现,此次新立项的项目首次引入相关概念。项目负责人介绍,“航宙机”类似在太空飞行的无人机,“航宙母舰”则是搭载“航宙机”的平台,两款新装备本质上是特殊人造卫星,尚不具备载人功能。

  日本防卫省宣称,该项目旨在处理太空垃圾。“航宙机”由“航宙母舰”发射至轨道空间执行清理任务,完成任务后返回母舰待命。项目涉及太空防碰撞控制、小型太空飞行器姿态调节、动力源以及自动分离和对接等核心技术。相关工作人员透露,该项目与太空安全关联,可用于保护日本卫星免受反卫星武器攻击。

  外媒称,日本将“无人蜂群”作战概念、无人机航母装备运用模式迁移至太空领域,意图打造“太空母舰”,实质上是以民掩军的举措。从军事战略角度看,“航宙母舰”可长期部署于太空,“航宙机”具备机动变轨能力,不仅能抢占低轨道卫星资源,战时还可实施破坏活动。

  外国军事专家担忧,在太空领域规则尚不健全的情况下,日本推动“航宙母舰”建设或将加剧太空军备竞赛。

推动太空军备建设

  外界认为,此项目是日本自卫队加强太空军备建设的缩影。日本防卫省在最新公布的2025财年防卫预算概要中,加大太空作战领域投入。其中,52.24亿日元(约合3588万美元)用于研建战术人工智能卫星验证星;97.25亿日元用于开发新一代防卫技术验证卫星;2833亿日元用于构建低轨道卫星星座,占防卫预算总额的3.25%,被外界称为“日版星链项目”。

  外媒预计,“航宙母舰”研建周期约5年,将成为日本防卫省未来一段时间的重点投入项目,将由日本航空自卫队太空防卫部门管理。

  日本自卫队在太空领域持续推进相关建设。目前,其已完成“煌”系列X波段通信卫星的3星组网,同时有10颗光学和雷达成像侦察卫星处于在轨运行状态。日本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完成导航卫星7星联网,并制定在轨11颗星的中期发展目标,构建具备全球定位功能的卫星网络体系。此外,日本防卫省与宇宙先锋研究所开展合作,计划在2年内建成低轨道卫星网络,以监测并追踪高超音速武器。

  同时,日本加紧推进专业化队伍建设,计划在今年内将太空作战群升格为太空作战集团,在2027年将日本航空自卫队更名为“航空宇宙自卫队”。

  此外,日本推动民间力量参与军事项目的工作持续进行。除“航宙母舰”项目外,日本防卫省为新一代HTV-X货运飞船加装红外传感器,开展太空监视高超音速导弹相关技术测试;部分民用卫星群被赋予军事用途,加装军用侦察系统;开展卫星大宽带传输、量子加密通信、星载人工智能等太空尖端技术研发工作,为未来战场预做技术储备。

  日本加快太空领域军备建设,是其军力转型的重要部分。日本意图通过在太空领域开展侦察、攻击和防御等军事活动,发展新质战力。此举将突破其“专守防卫”原则,严重威胁地区安全,值得国际社会高度警惕。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等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