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美国在现有核武器更新方面动作频频,多个项目呈现加速态势。以W76-2核弹为例,从2018年2月美国发布《核态势评估报告》提出发展该型核弹需求,到2019年2月完成首枚核弹生产,时间仅间隔12个月。该型核弹主要搭载于美国海军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携带的“三叉戟 D5”导弹上,是美国海基核威慑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B61-13核弹的研发进程同样迅速。2023年10月,美国国防部正式宣布B61-13核弹研制计划。今年5月,首枚该型核弹提前1年完成生产,整个研发周期仅用19个月。
此外,美国还持续推进海基核巡航导弹的研制。美国海基核巡航导弹的历史可追溯到冷战时期。到了2013年,奥巴马政府推动该型导弹全部退役。特朗普在第一个总统任期重启该型导弹研发。随后,美国国会在2024财年国防授权法案中持续为海基核巡航导弹发展计划提供资金支持,并要求该型导弹在2034年9月前具备初始作战能力。
除推动现有核武器持续升级外,美国还无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将代号W93的核弹研制计划提上日程。有报道称,W93核弹不是对现有核弹头的简单延寿或局部改进,而是被定位为全新项目。其命名方式打破自冷战以来的数字后缀传统,或意味着美国核武库建设正进入全新周期。
按照计划,W93核弹将不经核试验检验,研发完成后直接列装部署。这一突破传统的做法,无疑将为全球核格局带来新的挑战与变数。该消息一经公布,便引发国际社会广泛担忧,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纷纷认为,美国此举将对全球核安全秩序造成严重破坏。美国突破核武器研发既定流程的做法,反映出其加速核武更新的急切态度。
有报道称,未来,美国可能以W93核弹的研发实践为基础,推动核武库从以延寿为主的渐进升级,转向以新型号研发为核心的体系换代。这种破坏全球战略稳定的危险趋势引起多国警惕。
当前,美国核力量现代化进程加速推进,客观上构成纵向核扩散事实,明显违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将对亚太地区乃至全球战略稳定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
对亚太地区来说,美国加快核武器更新将增加核扩散风险。韩国和日本可能因美国在核领域的动作寻求更强的“核保护伞”,甚至不排除成为美国战术核武器潜在部署地的可能。从全球层面看,美国加速核武器更新,持续强化核威慑信号,破坏了现有国际核军控体系,不符合全球核裁军整体趋势,甚至可能引发新一轮核军备竞赛。
与此同时,美国研发的低当量核武器,如W76-2和B61-13等,显著降低了核武器使用门槛。它们被定义为战术核武器,相较战略核武器威力有限,但仍具备毁灭性,一旦在局部冲突中使用,极有可能引发全面核战争,带来不可预见的风险。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等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