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全面推进防务数字化转型

北约全面推进防务数字化转型
据外媒报道,北约近期以标志性项目落地为契机,全面推进防务数字化转型,旨在提升成员国的联合作战能力。然而,技术壁垒、采办迟滞和资金缺口等结构性矛盾,为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带来不确定性。

  据美国防务新闻网站报道,长期以来,北约成员国在通信设备、装备接口、应用软件等方面存在不兼容问题,严重制约军事协同效率,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联合行动的执行力。为此,北约一直希望引入先进防务数字化系统,以打破内部技术壁垒,提升32个成员国间的协调水平与联合行动规划能力。

  作为防务数字化转型的标志性成果,北约近日宣布采购美国帕兰提尔科技公司研发的Maven Smart System(以下简称MSS系统),并计划将其整合至北约作战体系。北约通信与信息局高级官员路德维希·德坎普斯表示,MSS系统将为北约部队在现代战场上高效执行任务提供技术支持。外媒评价称,此举标志着北约在防务数字化转型进程中迈出重要一步——通过引入前沿人工智能技术,着力构建更具现代化水平的作战体系。

  MSS系统具备两大突出特点。一是数据融合能力较强。该系统最初用于从海量监控视频中识别恐怖分子目标,此次按照北约需求完成升级后,构建起融合涉密与公开等多源信息的大型数据库。北约指挥官和参谋人员借助该系统,可快速检索友军补给状况、潜在对手目标数据等信息,无需在多个互不兼容的数据库间反复查询,数据获取和分析效率显著提升。

     二是用户适配性较高。MSS系统集成大语言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多项技术,采用开放式架构设计,允许用户自定义操作界面,灵活开展情报整合、目标识别、态势感知和作战规划等任务。有北约官员指出,该系统能够帮助指挥人员快速决策,以应对新兴安全威胁。

多举措强化数据融合能力

89920f93-f29b-411a-805a-89aaf98553c0

  分析人士指出,引入MSS系统是北约加快推进防务数字化转型的一个缩影。综合外媒报道,北约近期在防务数字化转型方面主要采取3项举措。

  首先,明确发展路线图。依据《数字化转型实施战略》,北约计划通过实施“联盟数字计划”、优化先进能力交付机制、加强防务数字化人才培养、构建数字化作战部队等举措,在2030年前实现更高效的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以应对安全威胁、支撑指挥决策。其数字化愿景涵盖:依托现代化标准和统一治理流程,实现跨域数字互操作性;整合传感器网络和多源数据,增强战场态势感知能力;构建北约多域作战能力,达成全域无缝指挥控制。

  其次,完善数据共享网络。北约防务数字化转型的重点在于提升数据共享水平,“联盟数据共享生态系统”的建设质量是衡量该水平的关键指标。目前,北约正通过推进元数据标准化、建立统一数据目录、部署跨系统API接口等方式,提升数据的可观测性和互操作性。未来,该生态系统将借由数字网络连接成员国、防务企业和学术科研机构,在保障数据主权和控制权的前提下,实现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模型等关键资源的安全共享与协同使用。

  再次,提升作战转化效率。一方面,依托北约数据平台,为北约通信与信息局、工业界、非营利组织及其他利益相关方提供合作研发契机,聚焦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作战应用,加速相关能力转化。另一方面,借助“联盟战士互操作性”“网络联盟”等军事演习,检验数字技术在实现战略、战役和战术目标中的实际效能,并据此有针对性地优化数字技术赋能实战的路径与方向。

结构性矛盾制约发展

  北约在防务数字化转型方面野心勃勃,但受多重因素制约,其转型进程仍充满变数。

  首先,采办流程迟缓。防务数字化转型对效率提出较高要求,而北约采办机制长期存在严重滞后问题,从需求提出到能力生成有时甚至需要数十年。外媒评论称,北约现有采办体系缓慢、分散,且过度规避风险,既无法适应技术研发的快节奏,也难以满足未来战场的作战需求。这意味着北约需持续优化采购流程,以确保系统交付和数字化转型进度与实战需求同步。

  其次,共享水平较低。北约防务数字化转型的核心目标之一是提升多域作战能力,实现各作战领域互操作性,而这高度依赖数据、技术和系统的共享。目前大部分成员国各自为政,缺乏协同意愿,致使共享长期处于低层次,进而引发主要项目推进迟缓、系统开发“烟囱化”等问题。尽管北约官员近年来多次呼吁打破内部壁垒、建立共享协作平台,以凝聚数字化转型合力,但实际成效有限,短期内难以实现根本性改善。

  再次,经费投入不足。北约防务数字化转型在技术研发、作战概念验证和系统原型测试等环节,需要大规模资金支持。目前,“北约创新基金”总额约10亿欧元(约合12亿美元),难以满足现实需求。资金短缺对转型进程产生两方面负面影响:在研发环节,技术成果孵化率低,且难以通过演训及时验证和修正;在生产环节,无法与具备创新能力的企业建立稳固合作关系,导致系统生产和部署普遍延迟,难以按照预期形成作战能力。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等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