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和法国是当前欧洲仅有的两个核武器拥有国。据美国科学家联合会数据,英国核力量以海基为主,包括4艘前卫级战略核潜艇、48枚“三叉戟”ⅡD5潜射弹道导弹和225枚核弹头,旨在维持“最低可信核威慑”。法国则兼具海基和空基核力量,拥有4艘凯旋级战略核潜艇、48枚M51潜射弹道导弹,可执行核打击任务的“阵风”战斗机、约50枚ASMP-A超音速核巡航导弹,以及约290枚核弹头。
此次英法领导人会谈后签署的《诺斯伍德宣言》,首次明确将针对双方核威慑力量开展协调。宣言指出,任何威胁英、法核心利益的对手,可能面临两国核力量的联合回应;双方还将深化核研发合作,共同维护国际核不扩散机制。
根据规划,两国将成立由法国总统府和英国内阁办公室牵头的核指导小组,负责协调核威慑行动等领域合作。英国政府强调“两国核力量保持独立,但可实现协调”,美国媒体分析认为,此举核心在于推动核力量“政治整合”而非“军事整合”。
分析人士认为,英法强化核威慑合作,并实质上将两国核威慑的安全承诺范围拓展至整个欧洲,将加剧地区核冲突风险,与国际社会防止核扩散、推进核裁军的努力背道而驰。
英国是五个核武器国家中唯一依靠单一核力量形式的国家,仅以海基核力量维持战略核威慑,现役核弹头数量200多枚。其在核弹头设计和核运载系统研制上高度依赖美国,并通过北约“核共享”安排等机制,与美国在核力量规划和运用上保持密切协调。相比之下,法国在核政策和核力量上更为独立。法国未参与“核共享”,始终保持对本国核力量的独立指挥控制,维持以海基为主、空基为辅的核力量体系,现役核弹头数量约为290枚。
近年来,欧洲地缘政治格局发生深刻调整,尤其是特朗普再次当选美国总统后,美国对外政策有所转向,欧洲战略安全焦虑不断拉升,关于“核自主”的呼声日益高涨。法国总统马克龙在今年早些时候宣布,愿意与其他欧洲国家探讨在其领土上部署法国核武器。德国总理默茨则呼吁英国和法国扩大“核保护伞”的覆盖范围。波兰、立陶宛和拉脱维亚等国家也对法国的提议表现出兴趣。
在此背景下,英法显著强化核威慑合作,一方面是为了对冲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及其对欧洲安全承诺的不确定性,通过深化两国核威慑协作,增强欧洲自身的战略自主性和核威慑能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安抚欧盟内部的安全忧虑,在北约“核共享”安排之外展现英法为欧洲提供“核保护伞”的能力与意愿,进一步巩固在欧洲安全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填补因美国战略收缩而出现的权力真空。
有分析认为,未来英法很可能在海上威慑行动中互相提供支持,也可能在军事基地使用权及其他保障服务方面展开协作。在空基方面,双方或将在空中加油机、常规战术支持等领域加强配合。此外,英法在情报共享、早期预警及相关支援能力方面也具备一定的合作空间。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双方决定成立“英法核指导小组”,专门负责推进在核政策、能力和运用等方面的协同合作。这也意味着两国在核力量方面的战略沟通呈现高层次、机制化和实质性的趋势。
不过从目前来看,英法强化核威慑的举措,并未否定北约现行的“核共享”安排,而是更多体现为一种补充性机制或潜在的后备选项。即便如此,该倡议在欧洲内外仍引发广泛质疑。来自美国的外部压力、欧洲内部在该问题上的分歧、英国核威慑力量的独立性问题,以及两国政府能否维持长期政治承诺等关键因素,均可能对英法核合作的未来走向产生重大影响。此外,域内其他国家也可能会采取针对性回应措施,刺激新一轮核军备竞赛。
需要指出的是,任何形式的核威慑联盟都将违反《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目的和宗旨,以损害他国安全为代价维护自身安全、以扩张军事集团谋求地区安全的观念和做法,终将遭到反噬;只有摒弃陈旧的冷战思维和阵营对抗,重视和解决有关各方合理安全关切,在坚守核不扩散原则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地区安全架构,才能真正换来欧洲的战略自主与长治久安。
作为西欧地区仅有的两个拥核国家和北约重要成员国,英法两国一直注重加强水下突击力量——攻击型核潜艇建设。7月上旬,英国海军已服役15年的“机敏”号攻击型核潜艇驶抵德文波特海军基地进行中期维护升级。为加快替代机敏级攻击型核潜艇,该国还计划建造12艘奥库斯级新一代攻击型核潜艇。不久前,法国海军第3艘梭鱼级攻击型核潜艇“图尔维尔”号也正式服役。英法不断加强水下突击力量建设,引发各界关注。
目前,英国海军已服役5艘机敏级攻击型核潜艇,另有2艘仍在建造中。该级核潜艇由英国BAE系统公司建造,采用英国自行设计的PWR-2型压水反应堆,航速29节,水下排水量7400吨,配备6具533毫米口径鱼雷发射管,可发射英国本土生产的“旗鱼”重型鱼雷和美制“战斧”巡航导弹。据报道,尚未服役的6号和7号艇有望融入最新技术,提升作战能力。
根据英国新版《战略防务评估》报告,英国未来将建造12艘奥库斯级新一代攻击型核潜艇,从本世纪30年代末开始取代机敏级攻击型核潜艇,确保英国“持续海上核威慑”能力的延续。新一代攻击型核潜艇的总体布局暂未披露。有外媒猜测,其可能采用机敏级攻击型核潜艇相关方案,使用单体布局,排水量将更大,接近1万吨。英国罗尔斯·罗伊斯公司正在为新核潜艇研制下一代核动力装置。
法国海军计划用6艘梭鱼级攻击型核潜艇,替换性能老化的红宝石级攻击型核潜艇。近年来,法国海军加快该级核潜艇建造服役步伐,自2020年起已陆续服役3艘:首艇“絮弗伦”号于2020年11月服役,2号艇“迪盖·特鲁安”号于2023年7月服役,3号艇“图尔维尔”号于今年7月服役。另外3艘计划于2030年前服役,届时,法国水下突击力量将进一步增强。
梭鱼级攻击型核潜艇具备音响信号低、水下探测能力强等特点,采用K15型核反应堆,航速25节,潜深超过300米,水下排水量5300吨,配备F21重型鱼雷、SM39型潜射导弹、MDCN型巡航导弹,可执行反潜、反舰、对陆纵深打击、特种部队投送等任务,将服役至本世纪60年代。
除核领域外,英法在常规防务合作层面也动作频繁。在导弹武器升级方面,双方宣布扩大“风暴阴影”远程空射巡航导弹量产规模,并加速其替代型号研发,新型号将具备纵深打击和反舰能力。同时,双方将联合为英国空军研制新一代超视距空对空导弹。英国政府称,相关项目可为英国新增数千个就业岗位,推动MBDA等军工企业供应链良性循环,助力提振国内经济。
在前沿技术联合研发方面,两国在联合声明中表示,将深化军事技术合作以应对现实和潜在威胁,联合研制新型先进武器(包括拦截无人机和导弹的微波武器),并挖掘人工智能与算法在作战中的应用潜力,提升导弹和无人机的作战效能与杀伤力。
在作战力量整合方面,两国计划将“协同联合部队”规模扩至数千人,未来整合太空与网络作战力量,提升多维度情报融合、处理及共享能力。同时,双方将共同推动欧洲一体化防空反导体系建设,增强北约整体防空反导能力。
外媒分析指出,英法深化防务合作虽体现欧洲国家在美欧关系趋紧背景下加强防务自主的努力,但项目全面落实仍存障碍。
一是合作动机存在差异。英国希望通过防务合作缓解“脱欧”后的孤立状态,提振国内军工产业;法国则意在通过与英、德等国合作,巩固其在欧洲防务自主进程中的核心协调地位。双方出发点不一,可能影响合作持续性。
二是项目落地阻力较大。经费方面,英国希望依托“欧洲安全行动”(SAFE)计划的1500亿欧元贷款支持部分项目,而法国是该计划中反对向英国提供贷款的主要国家。技术层面,两国核力量正处于更新换代与能力磨合阶段,难以通过“政治整合”实现协同效应;在人工智能、激光武器等前沿领域,双方研发水平有限,合作或陷入“目标高远但落实困难”的窘境。
三是对美依赖制约互信。英国在军事领域对美依赖较深,而法国力推欧洲防务自主,这种差异导致双方互信存在隐忧。比如,若美国在相关领域向英国抛出合作橄榄枝,不排除英国调整对法合作策略,类似“奥库斯”潜艇合同冲击法澳合作的风险仍存。
总体而言,英法防务合作的深化是欧洲防务自主进程中的重要动向,但其实际成效仍需在克服内部分歧、技术瓶颈与外部干扰的过程中接受检验。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等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