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随北约“重新武装”,欧盟强化军事机动能力

追随北约“重新武装”,欧盟强化军事机动能力
欧盟委员会近日公布一项大额长期预算案,重点加大在国防、竞争力等优先事项上的投资力度。这项涵盖2028年至2034年的预算案,计划投入170亿欧元用于欧洲军事机动能力建设。有评论分析认为,大额投入凸显了欧盟成员国的集体安全焦虑,将对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复杂影响。

0d6db8d6b9b2400a8487e5c9e2f6087f

  欧盟于2017年首次提出“军事机动计划”,后在2021年投入17亿欧元,启动为期7年的多国基建项目。此次继续向该领域投入资金且增至10倍规模,引发广泛关注。欧盟可持续交通和旅游事务专员齐齐科斯塔斯透露,170亿欧元将主要用于改造欧洲交通基础设施,实现该领域民用设施军事化。

  目前,相关措施已基本确定。桥梁将加固至足以承受70吨重型坦克和装甲车的重量,欧洲桥梁当前限重40吨;铁路系统将全面升级,部分国家1520毫米的宽轨将调整为1435毫米的标准轨,解决因轨距差异导致的军列阻滞问题;隧道和立交桥将被纳入大幅扩建工程,净高和宽度都将满足北约主战坦克和装甲车通行标准。

  按照计划方案,欧盟将打造4条横贯东西、纵贯南北的“军事走廊”。在联通两端的铁路线上升级500个基础设施项目,目标是“保证部队数小时内、最多数天内”完成从西欧到东欧的调动。外媒称,这种“即时投送”能力的构建,本质上是在为可能的大规模战争做准备。

比利时布鲁塞尔北约总部。图|新华社

  齐齐科斯塔斯表示,作为欧盟委员会一项接续性工程,上述措施早在今年2月预算论证审查阶段就已拟制。他表示,欧盟委员会多国专家进行讨论后认为,当前交通条件无法支持大规模军事运输。此轮基础设施改造,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欧盟军事运输投送能力。

  除陆地交通基础设施外,欧洲两大港口——荷兰鹿特丹港和比利时安特卫普港也被列入改造规划。其中,鹿特丹港将对码头功能进行布局调整,专门划出4至5个区域用于快速装卸重型装备。两大港口将依据“战时物资分流预案”开展协调,设置军事专用通道,每年承办数场两栖军事演习。集装箱码头被指定为可安全转运弹药的区域,将进行规范化改造,工程规模远超常规交通设施建设。

  尽管欧盟委员会反复强调此次投资的防御性质,但外界普遍认为,这是欧盟在安全焦虑下展开的“重新武装”行为。有军事专家指出,欧盟大幅增加军事机动能力建设专项经费,实质是在与北约捆绑,为所谓“北约防护欧洲”提供交通便利。受限于欧盟自身实力,各成员国战时可动用的兵力基本上是“一支力量、两块牌子”。北约作为传统军事组织,相较作为经济共同体的欧盟更有经验和影响力。在“重新武装欧洲”计划下,欧盟正通过追随北约来推动防务转型。

  有欧洲反战人士批评欧盟是在变相迎合北约。他们认为,欧盟各成员国将改善基础设施的经费用于军事领域,旨在满足北约提出的成员国军费开支GDP占比达到5%的标准要求。

  斥巨资改造成员国境内交通基础设施,仅是欧盟提高军事机动能力的第一步。明年年中前,欧盟委员会可能推动各成员国围绕军事运输达成“申根”协议,实现“直通车”式快速跨境运输。未来7年,欧盟将在完备硬件条件基础上,加大对运力的资金和政策投向。除研发采购运输平台外,欧盟还将邀请美英等北约成员国运输部队“入局”,以及引入商业运输资源等。

  值得关注的是,在欧盟委员会宣布预算案后,被视为北约二号强国、脱离欧盟5年多的英国,宣布重新加入欧盟的计划。美国、挪威也表达了参与欧盟相关建设的意向。这表明,欧盟和北约在该问题上的交集越来越多。

  近段时间,欧洲多国在军事交通建设方面动作不断。波罗的海国家正在修建防坦克壕沟和混凝土碉堡,打造一道边境防线;波兰已启动“东盾计划”,在边境部署物理屏障和高科技监控系统;挪威、芬兰等国则在关键交通线设置北约标准化物资仓储点。

引发诸多分歧争议

89920f93-f29b-411a-805a-89aaf98553c0

  欧盟强化军事机动能力建设,将进一步加快各国军事化进程。匈牙利、西班牙等国担忧,这可能给面临衰退风险的欧洲经济带来更大挑战。部分西方媒体评论称,欧洲军备升级是右翼势力崛起、“欧洲优先”思潮和“防务自主”理念共同作用的结果。欧盟正从经济联盟向军事集团转变,这将对欧洲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一方面,欧盟的巨额开支本质是“在为一场尚未爆发的战争买单”,这无疑将加剧欧洲地区军事对峙和军备竞赛,增加战争风险。有欧洲媒体称,在欧盟偏重军事化路径的背景下,多个成员国已开启“战争经济”模式,可能引发经济动荡和社会不满。

  另一方面,大规模资金投入能够产生多大军事效益,仍存变数。报道称,尽管欧盟预判,其军事投送周期将由数月压缩至数天,但从现实来看仍面临诸多掣肘。比如资金分配问题,立陶宛等东欧国家表示,其作为欧洲军事交通重要节点,面临的风险更高,应加大对其境内相关设施的资金倾斜力度。

  此外,欧洲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施工期间将给各国民众工作生活带来不便,恐引发多方不满。而且,欧洲这项多国间项目,还面临责任分工、工程对接等方面的问题,未来发展仍存变数。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等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