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以“防御”为名进一步突破专守防卫原则

日本以“防御”为名进一步突破专守防卫原则
日本防卫省发布首份《宇宙领域防卫指针》。这是日本首次出台系统性的太空军事战略文件,标志着其太空安全政策的重大转变。该文件渲染所谓“中俄太空威胁”,推出发展“保镖卫星”“卫星星座”等军事技术项目的计划。日本打着“防御”之名行太空军事化之实,为自身军力扩张寻找借口,严重威胁全球太空安全。

  日本将太空视为关键战略军事领域。其太空政策演进,经历了从技术积累到战略突破的转变,军事化进程呈现渐进式发展特征。此次出台的《宇宙领域防卫指针》是日本太空战略转型的最新体现。

  长期以来,日本以民用航天为掩护,不断积累技术基础,发展太空军事能力。2008年,日本出台《宇宙基本法》突破“绝对和平利用”原则,明确允许太空技术用于“防卫领域”。近年来,日本太空军事化的步伐更是不断加快。在政策层面,日本相继推出《太空产业愿景2030》《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太空基本计划》等系列文件,以此强化国家太空战略能力,推动航天技术创新,增强太空防御力量,进而谋求在太空领域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这些纲领性文件虽涉及太空军事应用,但主要还是侧重宏观战略规划和技术研发,军事内容往往作为整体发展框架的组成部分存在。值得高度关注的是,新发布的《宇宙领域防卫指针》是专门针对所谓太空军事防御的系统性文件,具有多重突破性。

     一是明确把太空列为独立作战域,将太空作战提升至与陆、海、空作战同等的地位,反映出日本军事战略向多域联合作战转型;二是在表面维持“专守防卫”的同时,实质性地嵌入“防区外防卫”等具有明显进攻性的军事能力建设内容;三是建立更加紧密的军民协同机制,不仅鼓励技术转化,更直接制定出民间人工智能、商业卫星等尖端技术的军事应用路径。配合该文件同时发布的防卫省《下一代情报通信战略》,进一步要求整合民间信息通信技术,实现防卫力量的根本性强化;四是加紧规划具有实战意义的太空防御体系。日本宣称要开发“保镖卫星”“卫星星座”、构建抗干扰通信网络等具体建设路径,呈现出从战略规划向实战能力转化的特征。

增强实力,多维合作

  近年来,日本从“防卫”到“进攻”的军事转型在太空领域愈发明显,正多维体系化构建太空军事能力。多年来,日本以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为主导,结合三菱重工、NEC等企业力量,重点突破运载火箭、卫星系统、深空探测等关键技术,并逐步向军事应用延伸。日本防卫省于2022年成立“宇宙作战群”,发展太空态势感知和卫星防护技术,未来还计划升级为“宇宙作战团”。

     当下,日本正试图通过《宇宙领域防卫指针》将分散的技术成果、民用与军用太空资产整合为体系化作战能力,重点发展太空监视星座、主动防护系统和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探测等军事能力。这将加速日本从太空技术拥有者转变为具备体系化太空作战能力的战略行为体。

  借国际合作增强太空军事实力。日本以美日同盟为核心,与美国在卫星导航、导弹预警和联合演训等方面深度协同。日本已参与美军发起的“太空旗”“全球哨兵”等多个太空演习。近期,日本首次参加由美国、澳大利亚主办的“护身军刀”联合军演框架下的太空防卫演习,并谋求参与美国天基反导系统“金穹”的联合开发,在太空领域不断深化与美国的捆绑合作。

74485_700x700

     日本在将与美国的太空军事合作作为基石的同时,也强调与其他所谓“志同道合”国家进行太空合作。从加入“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太空工作组这样的小多边平台,到积极推进与欧盟、北约的太空安全合作,日本正不断加紧构筑所谓“太空安全同盟”。这些合作模式在《宇宙领域防卫指针》中得到进一步升级,文件明确强调日本与同盟国的通信互操作性等,延续了其借助外部力量强化自身实力的思路。

  加强人才培养和体制建设,支撑太空军事化。日本早期依托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等平台培养航天技术人才,后续通过防卫省与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定向培育太空军事领域专业力量,形成了“产官学”协同的太空人才培养体系。2020年宇宙作战队成立后,进一步强化了军事航天人才的体系化培养,既注重技术研发人才,也侧重作战指挥人才,形成了支撑太空军事化的人才梯队。这为下一步“航空宇宙自卫队”体制改革提供了人力基础。

扩张力量,加速布局

  日本加速推进太空军事化步伐,突破专守防卫原则,暴露其构建具备主动攻击能力太空作战体系的野心。《宇宙领域防卫指针》中构建的太空作战体系,包括强化太空态势感知、发展卫星攻击技术、提升抗毁与反击能力等,远超自卫需求,实质是配合美国“印太战略”并谋求自身太空等领域“军事正常化”的关键步骤。

  日本利用太空来增强防区外防卫能力,追求从敌方射程外的有效打击。根据《宇宙领域防卫指针》,日本计划构建由大量小型卫星组成的低轨“卫星星座”军事侦察网络。该“卫星星座”可以实现对周边海面舰艇和地面部队行踪的分钟级高频监控。

     同时,系统整合的红外传感卫星可有效探测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等新型威胁,为日本发展所谓“反击能力”提供情报支持。未来该星座系统或将为中远程导弹提供精确制导,从而显著强化日本的远程精确打击能力。为此,日本2025财年的防卫预算已编列2832亿日元用于低轨“卫星星座”项目。

  日本以“确保太空利用安全”等为借口,重点突破进攻性技术。日本开发的“保镖卫星”是主动防御系统,具备主动变轨、实施碰撞、干扰他国人造卫星的能力,实际上可作为反卫星武器攻击他国轨道目标。可以预见,未来日本将通过小型卫星快速发射、轨道机动等技术增强“功能保证”,确保战时太空优势。

  日本以“安全威胁”为由,推进太空领域战略布局,谋求进一步军事松绑。日本的太空军事扩张行动,可能引发区域性太空军备竞赛,威胁全球太空安全。对此,国际社会必须高度警惕日本太空军事化动向。

  今年8月15日,是日本战败并宣布无条件投降80周年的日子。日本作为二战战败国,本应恪守和平宪法,却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关键节点不断加速军事松绑,这种做法严重背离了国际社会对和平发展的期待。只有坚持和平利用太空,反对太空武器化和太空军备竞赛,才能有效维护太空安全与发展。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等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