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后在和平宪法的制约下,陆续制定了“专守防卫”“武器出口三原则”等一系列防卫政策。但近年来,日本不断突破禁区为军事发展松绑。2014年4月,日本内阁会议通过“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大幅放宽了武器装备和技术出口限制,实质上废除了实施近半个世纪的“武器出口三原则”。2015年9月,日本政府不顾违宪争议强行通过新安保法案,使自卫队行使集体自卫权和向海外派兵“法律化”。2022年12月,日本政府正式通过新版《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国家防卫战略》《防卫力量整备计划》等三份安保政策文件,强调发展“对敌基地攻击能力”,标志着战后日本安保政策发生重大转变,由“专守防卫”转向“先发制人”。
自2023财年起,日本防卫预算连续突破6万亿、7万亿、8万亿日元。根据新“安保三文件”,日本计划将2027财年防卫预算增加到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如此高额的防卫投入,打破了战后日本政府基本遵循的防卫费占国内生产总值不超过1%的惯例,将为日本军事扩张提供资金支持。二是构筑自卫队“反击能力”。日本近年来不断推动发展高超音速导弹和弹道导弹技术,部署多类型反舰导弹,并引进“战斧”巡航导弹等进攻性武器装备,以提升防区外打击能力。三是谋求新兴领域作战能力。从组建太空作战部队,到扩大自卫队网络防卫队编制和任务范围,再到加快在日本西南方向组建电子战部队……日本持续强化在太空、网络、电磁等新兴领域的军事能力,并推动其与陆海空传统领域军力建设融合发展,意图借助“新质战力”来赋能传统军事力量,进而提升日本整体军事实力。
解禁集体自卫权后,日本逐步确立了对外防务合作的法理“正当性”,开始不断加强与相关国家的军事互动,谋求“军事正常化”,进一步突破了和平宪法限制。一方面,日本持续深化日美同盟,通过新设“统合作战司令部”、加大与美军演训规模与频率、升级与美防务安全合作等方式,积极配合美国在印太地区的军事布局和兵力部署调整,在提升自身军事能力的同时,换取美对其军事松绑的默许和支持。另一方面,日本通过军事纽带拉拢相关国家,先后与澳大利亚、英国以及菲律宾签署《互惠准入协定》,企图为自卫队的海外存在寻找更多立足点。此外,日本还加紧与北约军事勾连,持续强化与北约的机制化合作,以合作交流之名为自身军事发展造势。
进入8月,日本与多个国家密集开展多场联合军事演习。这些演习涉及多个领域和多军种协同,演练规模和复杂程度呈现逐步提升态势。
7月31日至8月4日,在日本四国岛以南至菲律宾以东的广阔海域,日本海上自卫队出云级“加贺”号直升机驱逐舰和秋月级“照月”号通用驱逐舰,与西班牙海军“门德斯·努涅斯”号护卫舰联合开展多课目实战化训练,内容涵盖反潜、海上投送、战术机动等。
8月3日至4日,在澳大利亚以东海空域,日本海上自卫队参加本年度“印太部署”计划的第3水面部队,出动日向级直升机驱逐舰“伊势”号和高波级驱逐舰“凉波”号,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国空军P-8A反潜巡逻机等进行联合演练。内容涵盖数据链通信及编队拍照等战术训练,重点检验了3国海空兵力在信息共享和战术配合方面的协同效率。
8月4日至12日,日本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西班牙和挪威等国,在西太平洋海域举行大规模联合训练。日本“加贺”号直升机驱逐舰与美国“乔治·华盛顿”号航母和“美利坚”号两栖攻击舰,以及英国的“威尔士亲王”号航母,共同实施涉及多个航母/准航母打击群的协同演练,规模与规格均达到近期较高水平。美英两国的F-35B舰载机,在“加贺”号直升机驱逐舰甲板上实施起降训练,检验了不同国家间舰载机跨平台起降能力。
与英国航母打击群8月中旬停靠日本相呼应,8月6日至7日,日本航空自卫队第8航空团的3架F-2战斗机,与英国空军4架F-35B战斗机及1架A330 MRTT空中加油机,在航空自卫队筑城基地及九州周边空域实施联合训练,以提升战术技能与空中协同能力。
除实兵演练外,7月30日至8月1日,日本海上自卫队还与美军举行本年度第一阶段桌面演习。后续两个阶段演习将分别在9月3日和9日实施。日本海上自卫队参演单位包括自卫舰队、各地方队、系统通信队群、补给本部等。
日美本年度桌面演习聚焦3个环节:一是在“灰色地带”场景中(如海上对峙、岛屿渗透等“非战争事态”),从平时状态向紧急状态的转换和全流程衔接;二是日美联合作战的战术协同细节,包括美军舰艇编入日本自卫舰队作战序列、共享实时战场态势图及分工承担防空、反潜、反舰任务等内容;三是完善应对各类事态的方案,参演方记录并分析演练中暴露的问题,形成可落地的改进方案,为后续演习与装备发展提供数据支撑。
有外媒分析认为,此次桌面演习时间跨度较长,呈现“分段式聚焦”特征。这种错峰设置,既为参演方预留了战术复盘与方案调整的空间,也暗合“从平时向紧急事态递进”的演练逻辑。看似是常规的指挥流程打磨,实则是美日同盟在海上作战体系协同层面的深度练兵,本质上是将“战争预案”向实战化推进,是美日推进“一体化作战”进程的缩影。
7月13日至8月4日,由美国和澳大利亚主办的“护身军刀2025”多国联合军事演习,在澳大利亚及周边地区举行。日本第6次参加该系列演习。除海上和陆上自卫队外,日本还增派航空自卫队以及电子、网络作战部队和医疗部队等参演,参演总人数达1500人,参演舰艇由2艘增至3艘,并首次参加太空作战演练。
8月21日至9月1日,美日澳3国将举行“山樱-89”指挥所演习。8月24日至9月4日,日本还将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举行的“超级加鲁达盾牌”年度联合实兵训练。日本海上自卫队将派出大型运输舰“大隅”号及2艘气垫登陆艇,陆上自卫队将派出第1空降旅、水陆两栖旅等部队,航空自卫队第1运输航空队将提供支援保障。
日本近期参与的诸多联合演练,覆盖从双边协同到多国联训、从战术协同到多域联动、从实兵演练到桌面推演等多元场景,不仅涉及传统的反潜、通信等课目,还包含航母打击群协同、跨平台舰载机互降、岛屿夺控等战法,核心均指向强化区域军事合作与提升实战化能力。
可以看出,日本正通过常态化参与境内外军演,提升自身进攻性军事能力。对此,有分析人士称,日本持续推进和绑定“日美+N”多边军事合作机制、拼凑合深化“小圈子”搞阵营对抗的做法,将严重冲击亚太地区和平稳定,危及战后国际秩序。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等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