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台媒
【华夏经纬网综合报道】美国对台祭出“20%+N”临时性关税,及半导体232条款调查,重伤台湾传统产业。根据台当局劳动部门统计,截至9月1日止,全台已有245家企业实施减班休息(无薪假),影响4863人,与8月18日公布的3934人相比,短短两周内增加了929人,反映景气下行压力,劳资双方多以协商方式调整工时,避免直接裁员。
人才流失 台湾传统产业看不到未来
工总召开2025工总白皮书发表记者会。(图片来源:香港“中评社”)
台湾大学发展研究所兼任副教授辛炳隆接受香港“中评社”访问,美国4月宣布对等关税后,到7月台湾制造业多在赶单,直到8月真正的负面效果才浮现,“无薪假人数比起去年同期呈现暴增情况”。未来减班休假天数也可能增加,汽车产业很可能是重灾区。且关税影响将开始从制造业慢慢外扩到服务业。
比较令人忧心的是,辛炳隆说,制造业放无薪假,再加上民众对台湾经济可能不好的预期心理,台湾“中央大学”8月27日公布的消费者信心指数1个月就下降了1.07%,关税影响将开始从制造业慢慢外扩到内需服务业。
台湾工总监事会召集人、联华气体荣誉董事长苗丰盛表示,面对关税海啸,许多传统产业、中小微企业可能陷入经营困境,必须咬牙苦撑这40年来最大的冲击,制造业员工有311万人,传统产业有8万多家,占整体制造业约9成。若这些产业陷入经营困难,可能会引发大规模的失业潮,呼吁民进党当局加快、加大对受冲击的产业与以纾困。
台湾工总副理事长陈进财表示,2025确实是惊涛骇浪的一年,对等关税、半导体232条款调查、汇率升值等,再加上台湾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已经连续3个月都在50%以下,代表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动作已让台湾经济在冷却中,甚至新闻也报导很多无薪假,这些征兆都不容忽视。
陈进财说,希望台当局面对全球经贸新局,能协助产业重新布建新型全球供应链的重组,台美之间产业是互补关系,期待我们的大型产业能配合美国政府的政策,到美国分散生产能力,至于中小微型企业,则需要给予融资与辅导转型。
台湾中钢集团企业工会2日在台湾中钢集团总部大楼前召开记者会。(图片来源:香港“中评社”)
台湾南部钢铁、石化产业已低靡很久,台湾中钢集团企业工会理事长林明贤表示,看不到未来、人才不进来是传统产业最大隐忧。关税战凸显人才流失的问题,因为很多传产开始放无薪假,当大家都知道开始放无薪假了,年轻人怎么可能还会投入这个产业,当然不可能。学生一毕业若有办法,当然要去台积电再说,要选有前景的公司、目前最夯的产业,人才流动很现实。
台工总发表“2025白皮书” 提四大当务之急
台湾工业总会2日发表“2025年工总白皮书”,面对美国加征关税、地缘冲突加剧、人工智能技术及产品需求蓬勃发展,台湾产业面临多项挑战与机会,因此今年工总白皮书以《新局-立足台湾的全球经济战略》为题,针对“产业发展”、“能源暨环境”、“赋税暨金融”、“劳资关系暨人力资源”、“国际经贸”、“两岸政策”、“知识产权”七方面,提出35个议题,138项政策建议。
台湾制造业示意图 图片来源:台湾《中国时报》
工总为充分掌握台湾制造业面临的挑战,以及各个不同产业在政策需求的取向与优先级,针对所属160个产业会员公会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发现,缺工(70.5%)、减碳政策(59.0%)、国际经贸(55.2%)、能源政策(52.4%)及产业转型(50.5%)等5项议题,有过半数产业公会认为是台湾产业目前面临挑战最大、最关切的议题。
工总并建议台当局可从四大当务之急进行施政,包括:“推动危老都更,扩大内需”、“协助业者因应新局下进出口的挑战”、“务实解决全面缺工问题”及“检讨能源政策,并稳定工业电价”。
台中市长卢秀燕 图片来源:台湾“中时新闻网”
台中市长卢秀燕3日出席工商协进会理监事会议,以《“公投”后的启示:民意在领航,政府要跟上》做专题演讲,直指台湾正面临关税、汇率、能源等三大困境,台当局如不能解决,那它本身就是问题。另外,她补充了第四个困境,就是赖当局“太重政治、轻经济民生”。因为赖当局上台一年半,搞了三场大罢免,从基隆市长谢国梁罢免,到726、823两场民意代表“大罢免”。给民众一个感觉,就是赖清德当局每天都在搞政治、搞罢免,“当家自己在闹事,那经济民生怎办?”
卢秀燕直指,这三场罢免全以失败告终,原因就在“正当性不足”。三场结果,就是反映民意,告诉台湾要好好拼经济重民生,不要再搞政治。卢秀燕表示,事情如果要改,永远不嫌晚。民进党当局只要从三场大罢免学到教训,愿意痛改前非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