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借军演之机在日本部署“堤丰”中导系统

美借军演之机在日本部署“堤丰”中导系统
据外媒报道,9月11日至25日,美陆军计划与日本自卫队举行“坚毅之龙2025”联合军演期间,在日本部署“堤丰”中导系统。据悉,该型装备已于8月抵达位于日本岩国的美海军陆战队航空站,后续相关动向值得高度关注。美日为各自私利,寻求将中导系统引入东亚地区,严重破坏地区和平稳定。

95546_700x700

  作为美国海军陆战队与日本自卫队之间的年度双边联合演习,“坚毅之龙”自2021年启动以来,在内容和形式上均有较大调整。该演习最初主要在日本北海道和本州岛东北部举行,以传统两栖作战训练为主。近年来,演习逐步向九州岛和冲绳西南诸岛转移,战略指向更加明显。按照计划,此次演习将有约1.2万名日本自卫队成员和1900名美军人员参加,范围覆盖九州、北海道、冲绳、硫磺岛等多地,规模相较往年进一步扩大。

  为强化前沿威慑,本次演习美日不仅将重点演练离岛防卫、两栖登陆等“强针对性”课目,还将“堤丰”系统临时部署至日本。据了解,“堤丰”中导系统是战略进攻性武器,可发射“标准-6”导弹和“战斧”巡航导弹,攻击500公里至2000公里范围内的各种目标,兼具遂行海上拒止任务和对陆精确打击能力。

     去年4月,美军以联合军演为名,将“堤丰”系统部署至菲律宾并持续滞留;今年7月,在澳大利亚使用“堤丰”系统发射“标准-6”导弹并击中海上目标。此次参与部署的美海军陆战队航空站位于本州岛山口县,距朝鲜半岛约300公里、俄罗斯远东地区1000多公里。一旦“堤丰”在该地区常态化部署,其射程足以对亚太地区国家构成实质性安全威胁。

  从菲律宾到澳大利亚,再到日本,可以看出美军有意通过推动“堤丰”系统部署升级,强化印太地区前沿威慑。着眼所谓大国竞争和为未来高端战争做准备,近年来,美军不遗余力在“第一岛链”强化军事力量预置,企图依托盟伴前沿军事基地,构建实战化打击节点,强化对关键区域的直接介入能力。

u=2546003676,209204440&fm=30&app=106&f=JPEG

     以动态部署于日本、菲律宾的陆军多域特遣部队为例,其整合了导弹、电子战与网络战等能力,平时搜集行动模式数据,战时可配合“堤丰”导弹系统,成为“介入”前沿的第一波作战力量。美军认为,这种“出入自由、动态聚优”部署方式,可有效缩短在西太平洋方向的响应时间,还能提升高强度对抗环境下的生存能力。

  除“堤丰”外,有消息称,美军还考虑此次演习期间将“海军/海军陆战队远征舰船拦截系统”(NMESIS),临时部署至位于冲绳石垣岛的军事基地。今年美菲“肩并肩”演习期间,美海军陆战队已将NMESIS无人反舰导弹新型发射系统临时部署至菲律宾。种种迹象表明,美有意通过在菲、日南北双向部署导弹系统,寻求在关键区域快速具备反舰、防空、对敌打击等多项能力。

  对日本而言,允许美部署中导系统表面上看是对美安全承诺的“回报”,实则暗藏借力美国提升自身“离岛防卫”能力,进而达成从“被动防御”向“主动进攻”战略转型的企图。当前,日本不仅计划部署射程约1000公里的改进型12式导弹,还加快推进“超高速滑翔弹”升级型号的研发部署,并引进“战斧”巡航导弹等,进一步凸显了谋求军事松绑的急迫心态。

  地区国家不会接受这种倒行逆施的做法,坐视自身安全利益受到危害或威胁。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日本应深刻反省侵略历史,坚持走和平道路,在军事安全领域谨言慎行,美国也应汲取历史经验教训,把精力和资源放到正道上,而不是相反。

美国防部更名“战争部”

  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日签署行政令,决定恢复美国国防部历史旧称,将其更名为“战争部”,并把国防部长赫格塞思等人的职衔相应改为“战争部长”等对应称谓。这一举动不仅在美国国内引发争议,更在国际社会激起广泛忧虑。

  美国军事机构名称的变迁见证着美国的扩张。1789年设立的“战争部”曾主导美国不断通过军事手段扩张领土和影响力。随着1947年《国家安全法》的颁布,杜鲁门政府将军事指挥权统一交由新成立的“国家军事机构”。1949年,该法修正案将“国家军事机构”更名为“国防部”。虽然这一调整被认为是对二战后国际局势的回应,但并不意味着美国真正走上和平的道路。有数据显示,从二战结束到2001年,全世界发生了248次冲突,其中201次与美国相关,占比高达80%以上。二战结束以来,美国挑起或发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叙利亚战争,用军事霸权为扩张开路。

  恢复“战争部”名称,折射出美国对外战略的调整,实际是将军事扩张的叙事重新包装,为单边主义战略披上“合法外衣”。特朗普重返白宫后,延续其第一任期内的“美国优先”主张,虽然美国在欧洲等地有战略收缩的迹象,但军事扩张势头有增无减,大幅提升国防预算,推进部署“金穹”系统,公然轰炸伊朗核设施,都是具体的表现。

     特朗普公开叫嚣“夺取格陵兰岛”“吞并加拿大”,要求北约其他成员承担更多军费,早已令盟友心生不满。从“国防”到“战争”的叙事转变更表明,美国正试图以武力进一步挑战国际安全秩序与规则,暴露出极端利己主义本质,引起国际社会强烈担忧。

  此次更名还有强化政治人设巩固政治地位的考量。当前距中期选举还有一年多时间,美国两党围绕选区重划等问题展开了激烈博弈。通过为国防部更名,特朗普可以展示“改变华盛顿建制”的决心,强化其“颠覆传统”的人设,巩固并扩大支持者群体。

     自今年1月上任以来,特朗普肆意挥舞“关税大棒”,强推移民驱逐计划,大幅裁撤联邦雇员,大量关停政府机构,面临多项司法诉讼和巨大反对压力。此时抛出极具争议的军事改革话题,可吸引社会和媒体注意力,转移舆论焦点。此外,更名还可为美持续扩大的军事开支提供合法性支撑,将“战争常态化”植入公众认知,消解美国国内反战舆论对扩张军备的阻力,更好地争取军工复合体的支持。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正式改名需要国会批准,这道行政令只是将“战争部”作为国防部的“次级称谓”使用(相当于代称)。不过,行政令要求赫格塞思采取措施以推动国防部实现永久更名。目前,已有多名共和党议员向国会提出相关更名议案。在政治极化加剧、财政负担沉重的背景下,美国政府这一做法在其国内引发巨大争议。据美政府机构估算,更名将导致包括文件、标识、系统更新等数十亿美元的直接支出,间接成本更高。

  当前国际社会普遍倡导多边主义安全合作,美国防部的更名明显与这一主流趋势背道而驰。在“霸权成本”高企、全球力量格局加速演变的背景下,这种妄图通过名称变更重振霸权地位的做法,不仅无法挽回其国际信誉的持续下滑,反而会加剧世界各国对美式霸权主义的警惕与抵制。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等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