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黄曙光请辞 台军自造潜舰“海鲲号”11月能否交舰添变数

黄曙光请辞 台军自造潜舰“海鲲号”11月能否交舰添变数
【华夏经纬网综合报道】台军自造潜舰“海鲲号”遇到整合难关,台船近日承认海测规划已确定无法如期在9月完成,能否在11月如期交舰备受关注。然而“潜舰台造”推手、台安全单位咨询委员黄曙光9月28日请辞获准,选在这个时机点请辞,颇有负起政治责任的意味。

“海鲲号”7月3日自高雄港台船干坞出港,在外海进行浮航海测

台军自造潜舰“海鲲号”7月3日自高雄港台船干坞出港,在外海进行浮航海测。(台湾《中国时报》资料照片)

【华夏经纬网综合报道】台军自造潜舰“海鲲号”遇到整合难关,台船近日承认海测规划已确定无法如期在9月完成,能否在11月如期交舰备受关注。然而“潜舰台造”推手、台安全单位咨询委员黄曙光9月28日请辞获准,选在这个时机点请辞,颇有负起政治责任的意味。加上台船已更换第三名董事长,一连串人事异动,更增加外界对“台造潜舰”的疑虑和担忧,“台造潜舰”目前面临的,已经不是能不能防卫台湾,而是能否达到预期操作和作战的目标。

台船一向不公开测试时程,“海鲲号”前3次出港浮航,分别在6月17日、6月26日、7月3日,近日传出若天候许可,“海鲲号”最快可能9月30日出港,进行第4次浮航验证。若顺利进行,将代表潜舰工程节奏仍稳定推进,未因人事异动与黄曙光请辞而受影响。

台船原任董事长黄正弘为台湾成功大学教授,去年8月接任董事长,主责推动潜舰台造与海事工程,但刚满1年就请辞获准,由台船独董、成大副教授陈政宏接掌。外界揣测,黄疑因台船亏损、内部管理和潜舰工程进度等问题未解才求去。

“海鲲号”17日上午从台船码头启动,自行通过高雄港二港口出海,展开首次海上测试

“海鲲号”资料图 来源台媒

继黄正弘去职后,如今建造“海鲲号”的关键人物黄曙光也请辞,由于关键人士先后离去,外界担忧“海鲲号”进程是否会受阻。

“海鲲号”合约交期为今年11月,原本计划9月完成海测,但迄今仍在浮航测试尚未潜航。陈政宏日前受访强调,“海鲲号”每一阶段都要按部就班,确保安全;并指下一次浮航不同以往,将验证“海鲲号”具备潜航条件,确保系统功能、潜舰性能与安全标准都能达成,才能进一步执行潜航与深海测试,包括潜望镜深度与操雷试射等。

对于潜舰问题,曾参与荷兰潜舰的接舰任务的前台军“参谋总长”李喜明表示,媒体报导“海鲲舰”有系统整合的问题,过去许多专家也不断提出来,造船不太可能把所有装备买回来就变成一艘船,潜舰更是如此。

李喜明认为,都已花费500多亿元(新台币,下同),当然希望“台造潜舰”能够做好,但问题就是花钱造潜舰就对台军防务有作用吗?而500亿元可以做多少架高档的无人机与无人艇?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黄曙光

黄曙光是“潜舰台造”政策的总舵手,所有事情都由其决定,功过成败自是概括承受。(台湾《中国时报》资料照片)

黄曙光离职后,是否留下能够长久稳定的运作体制与造舰团队作业文化?其所任用关键职务干部,是否仍然能够施展身手大有所为,还是树倒猢狲散,整个团队大换血,造舰作业整体翻盘?

更重要的是,当前两岸军事严峻情势,已非2016年决定“台造潜舰”的时空,而且作战形态因俄乌战争也大幅改变,潜舰是否是关键的“不对称战力”,黄曙光的请辞,也让民进党当局留下思考的空间。

至于后续舰艇,台防务部门去年宣布,台湾海军自今年至2038年执行“潜舰台造-第三阶段后续舰筹建”,预算2840亿8080万元,采购7艘潜舰后续舰。根据今年度预算书显示,明年原规划编列175亿余元,不过,下年度防务预算书则显示,全案执行仅编列119.5亿元,减少约50亿元;此举代表“海鲲号”后续舰还在签订合约阶段,明年应不致启动第2艘建造。预算书亦特别注记,“分年筹获项量因涉及机敏,不予揭露”。

后续舰案自2025年至2038年结束,编列14年,预算2840亿元,今年是第1年度,仅编列20亿元;经台湾地区立法机构例会记名表决,通过20亿元预算,但冻结10亿元决议。目前10亿元还未解冻,因为台军方在审预算时宣布,“海鲲号”未通过海测前,不会动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