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无人机墙”项目面临复杂博弈

欧洲“无人机墙”项目面临复杂博弈
本月初,欧盟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欧洲“无人机墙”建设成为焦点议题之一。围绕这一议题,欧盟各成员国分歧较大。不少观察人士认为,欧洲“无人机墙”已不仅是单纯的技术性防御项目,正逐渐演变为关乎欧洲防务方向与政治立场的复杂博弈。

  欧洲“无人机墙”看似一项技术性防御项目,实则与俄乌冲突进程及欧洲安全局势密切相关。该构想最初由部分东欧国家于2024年春季提出,当时响应者寥寥,并很快被北约以资金不足为由否决。今年9月上旬波兰无人机事件后,这一提议得到欧盟和多国响应。9月10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欧洲议会发表“盟情咨文”时提及构筑“无人机墙”,称这将是一支“由欧洲共同开发、共同部署、共同维护,能够实时响应的力量”。

  9月26日,欧盟负责防务的官员与部分成员国国防部长及北约代表举行视频会议,再度就“无人机墙”建设进行讨论。曾两度出任立陶宛总理的欧盟国防和航天事务专员库比柳斯指出,近期发生在北欧和东欧多地的无人机事件表明,俄罗斯正在试探欧盟和北约的底线,欧盟必须迅速回应,并将“无人机墙”建设列为优先事项。

  欧盟委员会于9月底向成员国分发的文件中,将“无人机墙”定义为一个网络化、立体化的防御体系,由探测设备、信息处理中心和打击手段三部分构成。该系统主要任务是发现、跟踪并拦截无人机,借助雷达、红外、光电及无线电信号等手段定位目标,并在无人机进入关键区域前实施压制或摧毁。

存在意见分歧

  在10月上旬的欧盟哥本哈根会议上,多国围绕在波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芬兰、丹麦、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上空构筑“无人机墙”事宜展开激烈讨论,会议时间从原定的两小时延长至四小时。虽然冯德莱恩在会后表示,欧盟将继续推进“无人机墙”建设,以确保成员国安全,但外媒援引与会人士的消息称,欧盟内部对此存在较大分歧。

  早在9月28日华沙的一场讨论会上,德国国防部长皮斯托里乌斯就对 “无人机墙”能否快速建成提出质疑。他认为,该计划在未来三四年甚至更长时间内都难以实现,并呼吁欧盟分清轻重缓急,将资源和精力投入到比“砌墙”更紧迫的领域。法国总统马克龙也指出,“无人机墙”建设是一个复杂议题,欧洲国家应集中精力共同开发预警系统,并采购包括弹道导弹在内的本土威慑武器、纵深打击装备及更多防空系统。

  南欧国家则从自身战略角度提出不同考量。希腊总理米佐塔基斯提醒,任何共同防务项目都应兼顾欧盟整体安全,并强调“东部边境需要覆盖,南部边境同样不容忽视”。这一观点得到意大利总理梅洛尼的呼应,她表示,欧盟边界范围广阔,不应只关注东部而忽略南翼安全。

面临多重挑战

  根据目前提议,欧洲“无人机墙”计划造价达数十亿欧元,其中三分之二的资金需拨给东欧国家,这直接引发德国、法国、意大利等西欧、南欧国家的不满。这些国家认为,此类大型防务项目应由各成员国掌控,而非交由欧盟。有分析称,当前欧洲经济正面临高通胀、低增长、高赤字问题,各国对防务开支问题十分敏感,资金分配方面的分歧将为“无人机墙”计划蒙上阴影。

  除资金分配问题外,“无人机墙”计划还面临其他待解难题。比如,项目主导权尚未明确,由北约还是欧盟主导,这直接关系到未来系统的运营与指挥协调。主导权问题悬而未决,将对项目推进造成较大负面影响。

  还有部分欧洲媒体分析认为,欧洲的无人机防御技术仍不成熟,时常出现误报和漏检情况,反制手段的稳定性也难以保证。即便未来“无人机墙”投入使用,也将面临技术与法律双重挑战:若拦截过程中发生误伤、跨境或失控等情况,极易引发外交摩擦与法律争端。欧盟发言人承认,该计划暂无明确时间表,未来存在诸多变数。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等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