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掂量“应该”与“不应该”
■向贤彪
“我把儿子交给党是应该的,现在要享受特殊是不应该的;我变卖财产,奉献给革命是应该的,接受党组织归还的财产是不应该的;作为家属和子女继承烈士遗志是应该的,把王朴烈士的光环罩在头上作为资本向组织伸手是不应该的。”
这番话出自一位烈士母亲之口,她的名字叫金永华。金永华的爱子王朴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还在大学读书时,就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加入党组织后,更是全心全意为党工作。在川东地下党因经济拮据工作举步维艰时,王朴动员母亲变卖家里全部田产,折合黄金2000两,悉数交给党组织作为活动经费。后来,王朴因被叛徒出卖被捕,血染刑场。
王朴烈士牺牲一个多月后,重庆解放了。对于烈士和烈士家属为革命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党和人民不会忘记。经邓小平同志指示,党组织将当年借来的黄金折合成人民币,以人民银行支票的形式偿还给金永华,但她坚辞不受,并讲出了上面那番话。这笔钱最后成为重庆地区发展妇女儿童福利事业的基金。
光荣的儿子,伟大的母亲!品德何其纯粹,人格何其高尚!至今仍然让我们感受到心灵的震撼。在我党的历史上,许许多多的共产党人正是在“应该”与“不应该”的考量面前,作出正确抉择,提升了党的威信,成就了党的事业,在人民群众心中树起了一座座不朽的丰碑。
1941年,中共地下党员肖林奉周恩来同志指示,与夫人王敏卿开办公司,为党筹措活动经费。1949年完成使命时,他们一次性向党组织上交的资金约合黄金12万两,固定资产达1000多万美元。夫妇二人与金钱打了一辈子交道,却一介不取,最后还将留作纪念的3块银元捐给博物馆。谈到由“富翁”成为“无产者”的经历,肖林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说:“上交的12万两黄金和1000多万美元的资产,那都是党的钱,全额上交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没什么值得夸耀的。”
当年,在填写党员登记表时,在“动产、不动产、现金各多少”一栏,贺龙写道“什么都没有了”;“在工农军政各界有什么社会关系?他们对革命的态度怎样?”一栏,他写道“以前的社会关系,参加革命后都不来往了”。这位曾经的国民革命军的军长,既是很多力量争相拉拢的对象,又有享受荣华富贵的条件,但他却抛弃高官厚禄,毅然选择“我完全听共产党的命令,党要我怎么干就怎么干”。其抉择的背后,是坚定如铁的信仰。
中国共产党是由无产阶级先进分子所组成的,有着坚定的信仰、远大的理想,有着纯粹的道德、无私的品格。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应该”与“不应该”考量着觉悟和党性,考量着人品与官德,考量着人生观、价值观、政绩观正确与否。理应把淡泊名利视为“应该”,把追逐名利视为“不应该”;把廉洁奉公视为“应该”,把谋取私利视为“不应该”;把无私奉献视为“应该”,把只讲索取视为“不应该”……相比之下,有些人却经受不住金钱、物欲的诱惑,最终成为可耻的背叛者、变节者。时任中共重庆市工委书记的刘国定,在党内取得一定地位后便开始私欲膨胀,贪图享乐,私自挪用组织经费。被捕叛变后,还和国民党当局讨价还价,要做少将、做处长。他在心里模糊了是与非、美与丑、高尚与卑鄙的界限,在行动上颠倒了“应该”与“不应该”的位置,最终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习主席强调:“我们共产党人为的是大公、守的是大义、求的是大我,更要正心明道、怀德自重,始终把党和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做一个一心为公、一身正气、一尘不染的人。”今天,每一名党员干部知荣辱、存戒惧,把“应该”坚守的守好,把“应该”做到的做好;把“不应该”有的欲望剔除掉,把“不应该”做的事杜绝掉。这样,前进的脚步就会变得轻盈,心中的正气就会变得充盈,人生之路就能行稳致远。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