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老兵徐期判捐赠珍藏物品——
一条干粮袋激励新兵
■付 伟

工作人员为抗美援朝老兵徐期判送上捐赠证书。祁东县人武部供图
“徐老,感谢您捐赠的珍贵物品,它是历史的见证,更是革命精神的传承。”近日,湖南省祁东县人武部一行人来到抗美援朝老兵徐期判家中,将一份崭新的文物捐赠证书郑重交到他手中。在老兵家中,他们了解到捐赠背后的故事。
不久前,徐期判在乡镇公告栏上看到湖南省征集革命军事文物的消息,第一时间联系当地人武部,决定捐出这件珍藏多年的老物件——志愿军干粮袋。
“这条袋子,是1951年抗美援朝时发的,跟我一起跨过了鸭绿江。”徐期判轻抚着干粮袋上的破损痕迹,回忆道,“在一次夜袭战斗中,子弹从我胸前擦过,打在干粮袋上,留下了这个弹孔。”
这条干粮袋,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跟随徐期判历经多次战斗。
“最难忘的是那年奇袭‘白虎团’,干粮袋里装了炒面,还塞了两颗手榴弹。”1953年的金城战役,徐期判所在连队奉命穿插敌后,直捣“白虎团”团部,荣立集体一等功。
1955年复员返乡后,徐期判把战功证书深藏箱底,却把这条经历战火的干粮袋带在身边。在那个温饱尚未解决的年代,他带领乡亲们垦荒种地,有人望着陡峭的山坡发愁,他解下腰间的干粮袋说:“当年咱们‘钢少气多’,打退了‘钢多气少’的敌人。现在这片荒山,还能比敌人的坦克大炮更难对付?”在他的鼓励带动下,乡亲们合力将数百亩荒坡开垦成了良田。
徐期判和他的干粮袋,激励着村民走上脱贫致富路,也成为当地国防教育的“活教材”。
去年,同村青年张志强因体重不达标在征兵体检中落选,心灰意冷之际,徐期判特意把他请到家中,用干粮袋的故事鼓励他:“孩子,你看这袋子,当年被子弹打穿过,被铁丝网刮破过,可它依然完成了使命。只要你心中有信念,就一定能实现目标。”
徐期判的这番话,让张志强重燃斗志。此后一年,他坚持锻炼,终于在今年的征兵体检中顺利通过。“是徐爷爷和这条干粮袋给了我力量。”欢送新兵仪式上,张志强坚定地说,“我一定会像徐爷爷一样,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
这条干粮袋承载的精神力量,也在徐期判家中代代相传。徐期判的儿子曾多次报名参军,因身体原因未能如愿。去年3月,从小听着爷爷战斗故事长大的徐帅成替父亲圆了从军梦,成为空军某部一名战士。入伍前夜,他对徐期判许下诺言:“爷爷,我一定会像您守护新中国那样,完成好我们这代人的使命。”
“这条袋子应该让更多人看到,它承载的不只是我一个人的经历,更见证了一代人的牺牲和奋斗。”谈起捐赠初衷,徐期判感慨地说。祁东县人武部领导表示,他们将组织人员系统梳理近年来征集到的革命文物背后的感人故事,并将其编入国防教育教材。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