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若云霞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大陆军事      2025-10-29 14:50:03

  灿若云霞

  ■王雁翔

  在嗡嗡声里,几名军士围成一圈伸长脖子。他们屏气凝神,盯着一名手握手钻的一级军士长。他正用8.9毫米钻头在A4纸上打孔。嗡嗡声被安静放大,如悠扬的乐曲轻轻摇曳、流淌。

  很快,纸上出现3个完美钻孔。他笑眯眯拿出垫在下边的纸,上面无任何痕迹。掌声响起,微小的尘埃在光帘里跳动。

  “这就是我常给你们唠叨的手感。”他挥动着粗糙的大手,“这手感是我年复一年练出来的,关键是控制好力度和角度。只要把功夫下在平时,下在细微处,这点技能对你们也是小菜一碟。”他声如洪钟,语速极快,像倒豆子。

  但我知道,这技能绝非小菜一碟。

  一

  那天,在新疆军区某红军团采访,这位叫王国庆的一级军士长,就这样进入我的视野。

  后来我才知道,2023年,他参加过央视“挑战不可能”。节目中,他要驾驭16吨重的吊车,将一枚50克的鸡蛋放到一个5升矿泉水瓶口。那吊臂长20米,重50公斤,沉重的吊钩因惯性不停摆动。操作手在驾驶室几乎看不到瓶口与鸡蛋的准确位置,成功率极低。

  然而,他轻松完成。

  “有啥秘诀?”

  46岁的王国庆摸着发丝稀疏的头顶说:“感觉,从实践中磨出来的感觉。”

  走进他狭小的工作室,那里装满创新成果。柜子里有许多荣誉证书,有比武金牌,还有一张张国家实用型发明专利证书……满室成果,证实他在战车维修领域,绝非浪得虚名。

  他说每个奖项里都有故事……他说起话来几乎不停歇,话语如湍急的河流,哗哗向前。

  新兵下连,他被分到车辆器材库房当保管员,但他的梦想在别处。

  他父亲曾在农机服务站工作,师傅是一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汽车维修老兵。那时,他常去父亲单位玩耍,每次都缠着老兵讲战场上冒着枪林弹雨抢修车辆的故事。那些遥远的故事,像一粒粒种子,不声不响落在他的心里——他想像父亲的师傅那样,当一名能让趴窝车辆在战场上起死回生的兵。

  梦想与现实分岔,他并不纠结。自小在村道和田埂上奔跑,他晓得不管绕多少弯,总会到达想去的地方。他在孤寂中埋头忙碌,库房里数百上千种器材,他蒙着眼睛一摸就准。第一年,他被评为“红旗库房优秀保管员”。

  那是他穿上军装后的第一个荣誉。

  二

  两年后,他如愿进了修理连,却被分进炊事班。他对指导员说想学车辆维修。指导员说,你先把火烧好,啥时能掌勺了,啥时学维修。

  2002年,读完两年士官学校归来,一辆140型东风故障车停在他面前。他忙活半天,原本能开的车反被他鼓捣得动不了了。

  “把聋子捣鼓成哑巴,传出去我不就成笑话了。”他笑得眉毛都在抖。“半夜三更打电话问我爸,发现病因是发动机汽缸盖上的裂缝。折腾一夜,等修好天都亮了。”

  2005年,原兰州军区组织岗位练兵比武。赛场就是战场,他一心想上沙场冲锋。

  “全师就一个名额,一名老同志去了。指导员说我太年轻,心理素质会差一点。”他说:“那我就继续加钢淬火。”

  其实,那年他已是中士。此前,他3次参加师车辆维修专业比武,连续3年雄踞榜首,2次荣立个人三等功。

  “我的头发就是那几年开始掉的。我跟自己较劲,车辆可能出现的各种故障,被我像犁地一样反复深耕。”

  团队成建制实兵实装远程机动,昼伏夜行。他带两名战士担负车辆维修保障任务,5天6夜,全程无一辆战车掉队。

  2012年,时刻准备沙场亮剑的王国庆,走进原兰州军区创破纪录比武赛场。

  “一周一考,四个半月集训,96名选手最后淘汰的只剩3人。”

  十年磨一剑,他未辜负自己。3种车型发动机,从电路、油路维修到零部件更换,他勇夺发动机维修专业第一名,荣立个人二等功。

  三

  车辆维修是辛苦岗位,脏累苦,可王国庆对维修有着别样的痴迷。他不墨守固有经验,而是不断钻研新技,探索新路。随着装备不断迭代,他的技能与知识也水涨船高。

  他热爱这个岗位,并兴趣盎然地不断向深广探索。

  演训场上,战车趴窝。他检测出是气压管锁紧螺丝松动,造成气压不足。但故障部位人钻不进去,手也伸不进去。原本几分钟能解决的问题,他折腾了3个多小时。

  半月后,他研发出特殊部位螺栓拆卸工具。

  某型火器卡弹,膛里黑得什么都看不到,硬捅,搞不好会炸膛。枪械维修骨干休假,王国庆忙了三四个小时,问题依然无解。

  不久后,没学过军械专业的王国庆竟研发出卡弹助退器,后来又研发出膛管维修检测装置。

  “有了它,退弹安全心中有数。若在晚间野战环境下维修装备,隐秘部位的磨损或故障,用它可以快速检测。”

  在与他的交谈中,我感受到一种开阔的视野和境界。

  “部队编制体制改革调整后,随着换装转型,新装备类型越来越多,我向团里建议改变人才培养模式……”

  他说话不光语速快,话头也像树干上的枝杈不断分枝。我被他的乐观与活力感染着。

  每季度,他会把各营维修骨干集中到一起,搞一次维修专业比武。各种战车驾驶员每年会分批进入修理连,他亲任教头,从理论到实践,从日常保养到故障排除,一一把关。结业考核,成绩不合格的人下期接着回炉淬火。

  每一批经他培养的骨干,都能坚守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匠心。

  二级上士、火炮修理工马陈梦讲了一件小事。有一次检修火炮,他的液压千斤顶坏了,反复拆装10多次还是不行。王国庆看了半晌说,你这装法有问题。他不信,心想我是学这个专业的,你一个搞车辆维修的懂什么?

  王国庆说,我给你装一遍。

  最后,问题解决了。临走,王国庆笑呵呵地说,小战友,还得学扎实啊。

  从此,马陈梦丢掉骄傲,奋力向前,研发出某项革新成果,获国家实用型发明专利。

  一级上士、工化专业技师王志伟,不仅精通车辆维修,还会驾驭多种工程机械和特种车辆。初到修理连,他对王国庆颇不服气。一次长途机动,一辆战车发动机打气棒接头断裂,焊接没器材,他束手无策。王国庆用口香糖锡箔纸包住铜管,拧紧螺丝。战车奇迹般恢复了性能,安全行驶数百公里,晚上到宿营点才换新管。

  不服变为敬佩,王志伟变压力为动力,在工化专业和车辆维修中屡创佳绩。

  “战友把战车交给你,就是把生命交给你,来不得半点马虎。这是国庆班长的口头禅。”王志伟说,“每次机动、演习,他会挨个把战车检查一遍。发现问题,即使不吃不睡,也要把问题解决。”

  四

  除了精通战车维修保障,王国庆还是技术超群的铁马驭手。部队长途机动、野外驻训,他驾车担负保障任务;部队高原驻训,险道上雪厚坡陡,他主动扛起接送官兵上下山任务,在雪山峡谷来回一趟就是上千公里。

  “这是驾驶员的工作,你可以不吃这份苦。”我不禁说道。

  他又呵呵笑,说:“万一车辆途中出故障,维修人员赶过去需要时间,官兵困在路上太遭罪。雪山上有些地段没信号,联系不上是大麻烦。我接送,车子有故障,随手就能排除。”

  “听说你还有伪装专业高级职称?”

  “战场需要什么,就钻研什么,一专多能是老兵的基本素质。”

  28年间,王国庆安全行车20多万公里,培养维修技术骨干200多名,3次荣立个人二等功,7次荣立个人三等功,获得5项国家实用型发明专利……这些成绩,令人敬佩。

  可王国庆说,这是职责所在,只要战车不趴窝,一切付出都值得。

  越平凡,越砥砺。时光如河流缓缓向前,他默默铆在战位,用忠诚、担当、热血和智慧,书写着一名基层连队普通军人的“士兵突击”。

  那些奋斗时光,是他军旅中最珍贵的记忆,亦如此刻窗外灿若云霞的朝晖。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