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战教耦合发力点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大陆军事      2025-10-30 17:08:28

  找准战教耦合发力点

  ■赵世沙

  军队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肩负着为强军事业培育打赢人才的重任,唯有牢牢把握战教耦合的逻辑关系,以“战”为导向校准育人方向,以“教”为支撑创新育人模式,以“育”为纽带贯通育人链路,让人才培养“供给侧”精准对接未来战场“需求侧”,才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能驾驭未来战争、担当强军重任的优秀军事人才,为打赢未来战争筑牢人才根基。

  锚定“战”的靶心,让教学始终与战场同频共振。战场是检验人才的标尺,脱离实战的军事教育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回溯历史,从革命战争年代“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到新时代演训场上“以战领训、以训促战”,“战”始终是军事教育的逻辑起点。如今,战争形态加速向智能化演进,作战样式不断迭代,军队院校更需精准把握未来战场脉搏。一方面,要深入研究无人作战等作战样式,把战场需求拆解为具体教学指标,将“能打仗、打胜仗”的标准融入课程体系设计。另一方面,要聚焦部队岗位关键能力,动态调整教学内容,做到“缺什么就补什么、需要什么就教什么”,有针对性地组织课程教学,确保学员走出校门即能对接战场。

  创新“教”的手段,用实战化教学推动作战能力生成。“教”是连接“战”与“人”的桥梁,为适应未来战场对人才的需求,军队院校需以“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为抓手,打造沉浸式、实战化教学场景。一是要加大战例教学比重,把经典战例、近期局部战争案例搬进课堂,通过复盘推演、红蓝对抗,让学员在模拟战场决策中掌握胜战思维。二是要强化“教室—实验室—演训场”联动,依托虚拟现实、模拟仿真等技术搭建战场环境,让学员在“虚拟战场”中练指挥、练协同、练应变,提前适应高强度、高压力作战环境。三是要推开“实战化演训+教学”模式,将联合演习、野外驻训等作为重要教学环节,让学员在真枪实弹、近似实战的环境中练精武器装备、练强战术技能,切实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战能力。

  深化“育”的融合,构建教学与实践双向赋能的良性循环。军事教育不是“闭门造车”,唯有让教学走出课堂、对接实战,才能实现“战”与“教”的深度耦合。首先,要推动院校与部队资源互通,建立双向交流机制,把部队演训中的鲜活经验、实战难题引入课堂,让教学内容始终紧跟部队建设步伐。其次,要强化科技赋能实践,将“科技+”“智能+”融入教学训练,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搭建实践平台,助力学员探索新型作战方法、适配新型作战体系。再次,要鼓励学员参与实战化任务,通过伴随保障、演习参演等方式,让学员在实战实训中积累经验、增长本领,形成“教学支撑实践、实践反哺教学”的闭环,让战教耦合在双向互动中不断深化。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