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滴灌 人才花开
■高大强
“刘参谋,这次系统升级调试,能不能让我牵头一个模块?”深夜,信息支援部队某中心机房内,勤务保障分队军士刘超德主动找到正在查岗的参谋刘峰,眼神中满是期待。望着这个曾经十分腼腆的战士,刘参谋很是感慨。
刘超德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定向培养军士,理论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刚到分队时,上级按惯例安排他负责数据统计工作,本以为他能快速融入,谁知一段时间下来,这个在专业考核中名列前茅的战士,却在基础统计中表现不佳。
“刘参谋,我努力认真干,可总感觉有些使不上劲……”一次谈心时,刘超德皱着眉头低声说出了困惑。刘峰意识到,或许不是他不够努力,只是一时未能适应岗位节奏,于是叮嘱他不要心急,多向身边战友请教学习。
一次系统突发故障,分队技术骨干轮番上阵,始终无法彻底解决问题。“让我试试吧!”就在此时,小刘站了出来。只见他坐到终端前,双手在键盘上快速敲击,屏幕上的代码如水流般滚动。十多分钟后,系统恢复正常运行,战友们看向他的目光满是赞许。
事后,刘超德吐露心声:“每次攻克技术难题,就特别有成就感。”他的话让刘峰感到,定向培养军士专业功底扎实、技术特长明显,有自己的成长特点和需求,若像刚下连没有基础的战士那样看待,将他们置于不适宜发挥优长的岗位,可能耽误成长。
很快,分队党支部研究决定,将刘超德调整到信息系统维护岗位,并指定技术骨干进行一对一帮带。令人欣喜的是,小刘转岗后如鱼得水,不仅编写出数据库优化代码,解决了系统响应慢的问题,还在岗位练兵中带领小组夺冠。
小刘的成长经历,让大家认识到,定向培养军士作为专业技术人才苗子,应尊重其独特的成长规律,采取精准化、差异化培养路径。为此,分队围绕“入岗匹配、梯度培养、平台赋能”等关键环节,探索形成了一套针对性培养举措:
——精准识才,摸清定向培养军士专业背景、技能结构等特点,摒弃“大锅煮”的粗放培养模式,为每名定向培养军士建立多维度能力档案,为后续岗位配置提供参考依据;
——科学用才,按照“适应期—成长期—成熟期”培养路径,帮助他们完成从融入基础业务、在实战中强化技能应用,到参与技术攻坚与带教任务的转变;
——平台育才,每月组织“技术沙龙”,让定培军士轮流担任主讲,分享前沿技术、剖析典型案例;每季度开展“岗位擂台赛”,以实战课题激发创新活力;同时设立“技术攻关小组”,鼓励他们跨领域协作解决保障难题。
通过精心培养,今年以来,分队有5名定向培养军士在上级组织的比武中获奖,两项技术革新被推广应用。刘峰向笔者感慨:“科学带兵既要有静待花开的耐心,也要有精准滴灌的智慧。读懂战士的成长规律,找到人岗相适的‘密钥’,才能让战士人尽其才。”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