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提高国防预算,计划打造智能军队

韩国提高国防预算,计划打造智能军队
近段时间,韩国总统李在明在多个场合提及智能军队建设计划,要求韩国加快军事智能化发展,打造一支智能化、精干的武装力量。有分析认为,韩国智能军队建设计划的提出,预计将进一步加速相关领域军力发展,同时也可能推高地区军备竞赛和军事对抗风险。

  李在明就任总统以来,韩国持续加强无人和反无人作战能力建设,推动先进导弹研发试验及新一代武器列装。他表示,拥有自主机器人、无人机及超精密高性能导弹的军队,将在未来战场上占据优势。为此,韩军计划将重点投向尖端科技和新概念武器等领域,打造智能军队,提升体系作战能力。

     为实现这一目标,韩国2026财年国防预算拟比2025财年提高8.2%,达到478亿美元,其中相当一部分将用于人工智能(AI)、机器人、无人机等尖端技术研发,加快构建有人/无人协同作战体系,同时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隐身装备。

  在10月17至24日举行的韩国国际防务展上,韩国参展企业展出多款无人武器系统。韩华集团以“面向未来人工智能防御”为主题,展出融合有人/无人功能的自行榴弹炮、下一代无人水面舰艇等。韩国航空航天工业公司展出被称作韩版“捕食者”的中空长航时无人机。LIGNex1公司展出侦察型无人艇和卫星通信设备。

  韩国国防部还披露无人机部队建设情况,新设立的无人机作战司令部负责整合陆海空三军无人机资源,配备AI目标识别系统,可对超过200种军事目标进行自动分类。该司令部所属的无人机母舰移动式指挥控制平台,能同时引导300架无人机实施分布式作战。

  根据计划,韩国将依托AI技术重构军队体系,力争在2028年前建成至少90个AI作战分队。目前,韩国国防部已着手组建海军无人水面艇部队、陆战队无人防空部队和空军自主导弹防御部队。未来5年,韩国计划采购2万架无人机,培训50万名无人机操作员,加快有人/无人作战系统构建。

盘活防务经济

  韩国政府表示,军工产业将成为打造智能军队和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在这一政策引导下,近期,韩国多家技术公司进军防务领域或扩展相关合作项目。总部位于仁川的巴勃罗航空公司近日推出一款名为S10s的自杀式无人机,配备1公斤战斗部,专门用于猎杀坦克。该机续航时间30分钟,最高时速150千米,作战半径达38千米,能够以多机协同方式实施“齐射打击”,即多架无人机同时或按预定时间对同一目标发起快速连续攻击。据报道,巴勃罗航空公司还计划推出一系列用于监视与侦察的自主平台。

  此外,韩国韩华系统公司、SK蔚山AI数据中心等企业已与国防科学研究所、国防部及空军等部门签署协议,在大数据应用、水雷自动探测、航空航天等方面开展合作。有军事专家认为,今年3月在韩国军演中首次亮相的“防务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即由军地联合研制。未来,韩国计划推动该系统迭代升级,融入情报、火力和指控等关键要素,构建可辅助战场指挥官决策的AI战斗参谋系统。

  韩国智能军队建设计划在促使本土防务企业纷纷涉足军工领域的同时,也吸引众多美国和欧洲科技公司参与。美国贝莱德集团已与韩国科技信息通信部签署关于AI产业全球合作的谅解备忘录,计划在未来5年对韩国人工智能领域进行大规模投资,将韩国打造成所谓的“亚洲人工智能之都”。外媒分析称,此类合作有助于提升韩国军工产能和军品国际竞争力。

  此外,韩国国防部计划将国防研发经费占国防预算的比例由目前的约8%提高至10%,鼓励军工企业加大在新一代航空发动机、无人机等领域的研发投入。同时,韩国还将改革国防采购体制,探索多样化出口模式,建立尖端技术快速引进机制,以加速防务领域新技术的试验与应用。

统筹全军AI系统研发

  有报道称,韩国加快军事智能化建设,并注重提升防务经济效益,旨在加快军备转型步伐,以更好适应未来战场需求。

  除重组无人机作战司令部外,韩国国防部还计划整合各部门职能,将AI领域建设主导权划归至尖端战力企划室,以便从顶层设计上实现统一规划。韩国军方还在酝酿组建专门负责“防务信息技术振兴”的研究机构,统筹全军AI系统的研发、运维与数据管理。这将是继2024年设立“国防人工智能中心”后,韩国再度设立相关主管机构。韩国国防部官员透露,预计在2027年实现对各类军事系统的“云覆盖”。

  与AI军事化布局同步,韩国各领域军备建设也密集展开。空军方面,新一代反潜巡逻机P-8A已正式投入战斗执勤,F-35A战斗机开展海外部署训练并计划扩充规模,国产KF-21战斗机正加快升级步伐;海军方面,新型“宙斯盾”舰“正祖大王”号已入役,并在机动舰队首次大规模军演中担任旗舰;战略司令部连续组织“玄武-5”弹道导弹、远程地空导弹及“海星”巡航导弹等发射试验,试射频次较2024年同期显著增加;网络作战司令部与太空作战司令部在“乙支自由之盾”联合军演中,首次参与联合部队全域作战行动。

  韩国持续加码防务预算、加速军事智能化建设,将加快其军事转型进程,也可能进一步推高地区军备态势,相关动向值得国际社会持续关注。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等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