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内百岁收藏家逾三万件邮品安家南京

华夏经纬网 > 新闻 > 涉台新闻      2025-11-13 10:18:49

华夏经纬网11月13日讯:据香港《大公报》报道,11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59周年纪念日,由南京中山陵园管理局主办、孙中山纪念馆承办的“回家——台胞王怀璞先生捐赠邮刊邮品专题展”在南京开展。

“感谢大公报的大力协助和牵线,让父亲逾三万件藏品得以跨越海峡找到了回家的路。”百岁台胞王怀璞的长子王岳忠致辞时表示,“这次捐赠,对父亲而言,是一场回家的旅程。从苏州到台湾,再从台湾回到南京,邮品的回归,象征着情感的延续与文化的团圆。父亲用一生的心血,见证了两岸同源的深情,也以实际行动,表达了他对家园的热爱与对民族文化传承的坚守。”/大公报记者 陈旻南京报道

台湾百岁收藏家王怀璞的邮品专题展的开展仪式12日在南京孙中山纪念馆举行。专题展包括“邮缘人生”“邮刊集萃”“邮票世界”、电子大屏与独立展项五个部分,展出了160张图片和近600本(枚)邮刊邮票,视频专题片则展现了中国传统邮政向现代邮政的转型发展,既有抗战烽火中的邮路见证,也有海峡两岸的家书往来,成为两岸亲情与历史变迁的独特见证,更是民族记忆的鲜活载体。民革江苏省委会副主委叶美兰,民革南京市委会专职副主委严艳,中山陵园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汪东明,王怀璞长子王岳忠、长媳凌子婷,王怀璞侄女婿张成尧等出席。

珍贵邮品记录百年中国变迁

王怀璞于1923年出生于苏州,自幼接受传统启蒙教育。抗战时期,他辗转重庆,在半工半读中培养了对工程机械的浓厚兴趣。1948年,他只身赴台,投身印报机研制工作,因注重印刷的精致与套色的准确等细节,由此对邮票产生浓厚的兴趣,于1960年开始集邮,自1975年起系统收藏邮刊等邮政资料。

六十馀年来,他潜心收藏,汇聚了涵盖近代中国邮政转型、抗战邮路、海峡两岸邮政资料等方面的丰富藏品。

王怀璞在其102岁高龄之际,于今年5月将毕生收藏的邮刊10608本、邮票2966套25348枚无偿捐献给中山陵,实现了这些承载着历史与情感的邮刊邮品回归家乡的夙愿。

“六十多年来,父亲以工程师的严谨、学者的执著,搜集、整理、编纂了海峡两岸及世界各地的邮刊邮品。从抗战烽火中的邮路,到改革开放后的邮政新貌,他用方寸之间,记录了百年中国的变迁与民族的精神。”王岳忠说,父亲曾说过“邮票不只是收藏品,而是历史的见证、文化的桥梁”。他希望这些珍贵的邮刊邮品,能够在这里被永久珍藏,让更多人从中看到大陆邮政的发展、两岸交流的情谊,以及家国一体的文化根脉。

邮品回归大陆实现初心

集邮文化是凝聚情感、传播文明、保存社会记忆的独特载体,是跨越时空的文化纽带与历史见证。据孙中山纪念馆研究人员介绍,此次王怀璞捐赠的逾万册邮刊,作为集邮文化与邮政历史的重要载体,由邮政部门、集邮协会等主办,内容涵盖邮票、邮史、邮政用品等,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这批邮刊类型多样,包括著作、期刊、特刊、校刊、页刊、目录、报纸及研究论文集等。“邮刊集萃”部分展览展示了从19世纪末期到21世纪初期,海峡两岸以及东南亚地区发行的不同类型的邮刊邮报等邮政资料,内容丰富、类型多样,其中有全面展示台湾地区发行的不同地域、不同专业领域的邮刊史料,有祖国各地百花齐放的邮刊杂志,有日本、韩国、新加坡、菲律宾、乌克兰等国的邮政资料,成为记录历史的生动载体。

王岳忠诚恳地说,“愿这批邮品的回家,能让更多人了解祖国百年邮政文化的历史,感受方寸之间的家国情怀,也愿父亲的初心跟精神能在祖国大陆长久流传,启发更多人珍视历史、热爱文化以及连接两岸。”


责任编辑:邱梦颖
台湾快评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