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国对核潜艇的渴望由来已久。2003年,时任总统卢武铉批准“362倡议”,计划建造3艘4000吨级核潜艇,当时已完成基础设计和小型核反应堆预研。然而,项目曝光后引发国内抗议,并在美国和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施压下被迫中止。
2017年,文在寅政府重启相关议题,委托智库开展为期5个月的可行性评估。评估报告建议参照法国梭鱼级核潜艇方案,采用低浓缩铀作为核燃料以规避美国技术限制,但该方案因内外掣肘未能落地。
近年来,韩国加紧造势:2024年与澳大利亚举行“2+2”会谈时,探讨加入“奥库斯”联盟共享核动力技术的可能;今年2月,韩国国会“木槿花论坛”专题研讨特朗普再次执政背景下项目推进的前景;10月底,韩国总统李在明与特朗普通话时,正式提出“请求美方提供核燃料以提升韩国潜艇作战能力”的诉求。
韩国国防部资源管理室长元钟大表示,若能顺利获取核燃料,首艘核潜艇预计将于本世纪30年代中后期正式下水。尽管韩国已拥有21艘常规潜艇,其中包含9艘配备AIP系统的KS-Ⅱ型和3艘KS-Ⅲ型,但其认为常规潜艇在续航和隐蔽性上存在局限,必须发展具有战略威慑能力的核潜艇。

外媒分析认为,韩国核潜艇计划取得进展,源于美韩双方在经济、军事等层面的诉求。
经济层面,陷入困境的美国造船业成为韩国重要的“谈判筹码”。当前,美国海军舰艇建造能力处于25年来最低谷,13家海军造船厂中9家已停产,直接导致哥伦比亚级核潜艇首艇交付延期12个月,2艘弗吉尼亚级核潜艇交付延期至少24个月。
根据美韩达成的协议,韩国未来10年将向美国造船业投入1500亿美元。韩国现代重工集团承诺,可快速将现有商用船坞改造为军用舰艇生产设施,每年可建造5艘与美国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吨位相当的舰艇。韩国韩华海洋公司于2024年12月以1亿美元收购美国费城海军造船厂,并计划追加50亿美元用于扩建升级。特朗普表示,韩国核潜艇将由这座造船厂承建。
军事层面,双方各有诉求。李在明表示,核潜艇将显著提升韩国海军的水下追踪能力,成为应对地区威胁的重要工具。对美国而言,通过核动力技术共享,可将韩国实质纳入“奥库斯”联盟体系,借助韩国海军优化亚太地区水下威慑部署,从而减轻美国海军的前沿部署压力。
技术层面,长期以来,1973年签署的《韩美原子能协定》限制着韩国的脚步,该协定要求韩国须经美国同意才能获取丰度不高于20%的浓缩铀。2021年美、英、澳签署“奥库斯”协议,首次向无核国家澳大利亚转让高浓缩铀,这为韩国提供效仿路径,也促使美方的核不扩散立场出现松动。外媒推测,美方或将启动《韩美原子能协定》修改程序,为韩国核潜艇项目铺平技术道路。

尽管项目取得进展,但韩国核潜艇的建造之路仍面临多重不确定因素。
建造能力遭质疑。可能承担建造任务的美国费城海军造船厂,此前未涉足核动力舰艇建造领域,其军用舰艇制造能力本就备受诟病,该厂曾因焊接技术缺陷,导致为美国海岸警卫队建造的巡逻舰延期18个月交付。即便韩方对该厂进行改造升级,环境评估、配套设施完善、熟练工人储备等变量,仍可能影响项目进度。
周期长与成本超支风险凸显。韩国政府估算,从项目审批到核潜艇服役至少需要10年。韩国专家早期预估单艘核潜艇成本约2万亿韩元(约合13亿美元),但参考KS-Ⅲ型常规潜艇17亿美元的全生命周期费用、美国2艘弗吉尼亚级核潜艇124亿美元的基础预算,以及“奥库斯”项目中澳大利亚数千亿美元的总投入,外媒分析认为,韩国首艘核潜艇的实际成本或将高达80亿美元。
政治与战略挑战交织。若未能在特朗普任期内启动建造工作,该项目可能面临被下届美国政府叫停的风险。此外,预计10余年后才会服役的核潜艇能否适应未来战场环境,巨额投入是否会挤占其他国防力量发展资源,项目推进是否会引发地区军备竞赛,这些疑问都为韩国核潜艇发展蒙上阴影。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等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