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法联演检验快反能力,为陆军转型探路

英美法联演检验快反能力,为陆军转型探路
本月初,英美法联合举行代号“泰坦之翼”的军事演习。由英国陆军快速反应部队主导,3国出动直升机部队、空降兵、特种作战力量及装甲兵等多种兵力参加,重点开展战役和战术层面的突击课目演练。有评论称,在当前3国共同推进陆军转型的背景下,此次演习对快反能力的集中检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3国陆军的转型趋势。

比利时布鲁塞尔北约总部。图|新华社

  “泰坦之翼”演习模拟某欧洲盟国遭遇突然袭击,在接到盟友求助信息后,多国快速反应部队迅速响应,作为首批支援力量部署至前沿区域,以稳定局势并塑造有利态势。3国共出动兵力超过2000人、直升机50架及装甲车1000辆。

  演习大致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持续时间较短,主要任务是拟订联合作战计划。

  第二阶段为实兵演练,是演习的主要阶段。11月上旬,英国陆军第16空中突击旅和法国陆军第4空降突击旅所属直升机团,与部署至欧洲的美国空降兵部队会合,组建直升机联合特遣编队向“交战地域”进发,陆上装甲部队同步展开机动部署。英美两军“阿帕奇”直升机对地面目标实施首波次突袭,并引导地面部队进行精确火力打击;英法两军“野猫”“支奴干”“小羚羊”等直升机重点执行空降投送、补充打击和侦察预警等任务。

  演习期间,英军“支奴干”直升机搭载的空降兵,携带步枪和反坦克武器从数百米高空实施空降;美军“阿帕奇”直升机完成突袭后退出攻击群,在侧翼开启APG-78“长弓”火控雷达实施远程侦察和指挥,引导地面装甲部队对固定和移动目标进行火力攻击;法军“小羚羊”直升机在突击阶段投射多架小型无人机,负责侦察搜索和通信中继,并在后续波次进攻中引导地面特战力量执行渗透清剿等任务。

  该阶段中,直升机部队与地面电子战兵力协同开展反无人作战演练。英美法空中部队还以混合编组形式,轮流担任指挥机,检验联盟标准战术通信指控系统兼容性。在后方指挥部完成防御效果评估后,直升机编队分批次撤出阵位,但仍以轮换方式维持前沿存在,辅助地面力量守卫堑壕。

  在第三阶段,直升机编队通过“大象漫步”方式展示3国的所谓团结与实力。英军导演部表示,演习强化了3国协同作战水平,有助于提升应对欧洲东翼潜在威胁的快速响应能力。

体现转型趋势

  据报道,“泰坦之翼”以“战争预演”形式组织快反机动演练,意在展示3国应对战争威胁的能力,也为各自陆续推进的陆军转型提供实践参照。英国于今年上半年启动史上最大规模陆军改革计划,致力于打造一支精干高效、快速响应的陆军部队。除扩大巡飞弹、无人机等兵力规模外,优化直升机部队结构和使用效益,也是改革重点。

     根据计划,英国陆军航空兵将建成北约范围内少数具备全频谱攻击能力的直升机部队,包括2支成建制的“阿帕奇”航空团,以及由“野猫”侦察直升机和“支奴干”运输直升机构成的协同作战体系。在“泰坦之翼”演习中,英军侧重评估“阿帕奇”直升机在“多域作战”概念下的火力打击效率,以及“野猫”直升机加装“马特莱特”导弹后的察打一体作战效能。

  法国陆军参谋部于10月下旬提出重构计划,总体目标是打造能够快速部署至欧洲任意方向的战斗群。该计划被视为“蝎子”计划收官之后,法方为启动代号“泰坦”的新一轮转型所做的预热准备。“泰坦”计划更加注重有人/无人协同作战与多域作战部队建设。在“泰坦之翼”演习中,法军投入的空中兵力规模虽小,但在有人/无人机协同、空地火力跨域配合等方面参与度较高,旨在探索未来战场上力量编配新模式。

  美国国防部于今年5月发布《陆军转型倡议》,正式启动自冷战结束以来规模最大的陆军改革,提出以“非对称作战”优势重塑陆战场规则,融合运用多域协同、快打快撤、分布式杀伤等战法理念。在“泰坦之翼”演习中,美军行动体现出“推动盟友靠前”的策略,也反映出其在传统军事力量运用方面,更加强调盟友责任和提供联盟体系支撑。

引发外界质疑

89920f93-f29b-411a-805a-89aaf98553c0

  对于“泰坦之翼”演习的实际成效,外界整体评价不高。有美国陆军部人士称,美军参演更多是一种政治象征,对实战及军队改革的指导意义有限,且与美军前期对自身装备实力的评估存在矛盾。以“阿帕奇”直升机为例,美国《陆军转型倡议》指出,该机型维护成本已超过新机采购价格的70%,被列入需重新评估的装备名单,但在此次演习中仍被赋予关键作战角色。

  法国部分媒体评论称,法军参演力量十分“寒碜”。“小羚羊”直升机已服役超过50年,属于轻型直升机,仅配备单挺“加特林”机枪,在现代防空系统面前生存能力堪忧。该型老旧装备与“阿帕奇”等现代武装直升机的战术适配性,也受到外界质疑。

  另有欧洲媒体称,近年来的东欧地区冲突表明,武装直升机在战场上的生存能力面临严峻考验,其在未来战场上的作战效能引发争议。正因如此,本次英美法联演的实战价值究竟有多大,成为外界质疑的焦点之一。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等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