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文化同根同源 中华同心同梦”为主题的2025(乙巳)年海峡两岸炎帝神农文化交流大会10月26日在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举行,吸引500余名两岸同胞参加。本次交流大会设炎帝神农文化交流、“求同存艺——中华炎帝神农文化视频图片联赛”颁奖等环节,共同追溯民族根源、传承中华文化、深化情感联结,推动两岸在文化、经贸、科技等各领域的交流合作。2025(乙巳)年海峡两岸炎帝神农文化交流大会在湖南株洲举行。(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乙巳)年海峡两岸炎帝神农文化交流大会10月26日在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安寝福地——湖南株洲市炎陵县举行,500余名两岸同胞共同追溯民族根源、传承中华文化、深化情感联结,探讨炎帝神农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本次大会以“文化同根同源,中华同心同梦”为主题,通过缅怀始祖功德,探讨炎帝文化的文明源流与时代价值,推动两岸在文化、经贸、科技、教育等各领域的交流合作,增进理解,凝聚共识,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台湾中华神农大帝协进会理事长李火炎表示,从1989年台中雾峰圣贤宫首次组团跨海谒陵,到今日两岸共祭成为代代传承的传统,炎帝陵早已成为中华儿女认祖归宗的心灵圣地,印证着“打断骨头连着筋”的骨肉亲情。
李火炎说,希望两岸同胞在文化传承上深化研讨,让炎帝精神通过数字文创、非遗活化焕发时代光彩;在产业融合上精准对接,让农耕智慧赋能优质农产品互通,让本草精髓守护两岸同胞健康;在青年交流上搭建更多平台,让“炎黄子孙”的身份认同在年轻一代心中扎根,让青春梦想在融合发展中绽放光芒。
文化交流环节,两岸专家学者围绕炎帝文化展开了深入交流研讨。中南大学教授杨雨以《丰年长听万民歌——古代诗词里的炎帝与炎陵》为题,讲述了诗词中的“神农”之功、“炎陵”之情、“炎帝”之魂,认为在历代诗词的不断吟咏中,炎帝的形象已升华为一种文化精神象征,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动力源泉。
台湾学者认为,炎帝和黄帝被视为中华文明的始祖,象征着中国人的血脉和传统,在中国历史文化中代表着中国人的身份和共同的记忆,希望能有更多的台湾同胞投身两岸交流合作,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会前,为深入挖掘炎帝神农文化的丰富内涵与时代价值,传承弘扬炎帝精神,举办了“求同存艺——中华炎帝神农文化视频图片联赛联展”活动。活动得到海内外社会各界文化爱好者、创作者的积极响应与大力支持,共征集图片、视频作品3379件,其中来自台湾同胞的作品1029件。获奖作品在会上进行了颁奖。
2025(乙巳)年海峡两岸炎帝陵拜谒仪式10月27日在炎帝陵举行。刘震摄(来源:中新网)
2025(乙巳)年海峡两岸炎帝陵拜谒仪式10月27日在湖南株洲炎陵县炎帝陵举行,两岸各界代表500余人参加仪式。
炎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安寝地,享有“神州第一陵”之誉。炎帝神农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血脉,数十年来,两岸同胞共同拜谒炎帝陵已成传统。
上午8时许,参加拜谒仪式的各界嘉宾依次经阙门、五谷柱、鹰鹿广场、咏丰台、朝觐广场、龙珠桥,缓步进入祭祀广场。仪式上,全体肃立,击鼓九通、鸣金九响、鸣炮奏乐。在悠扬典雅的古乐声中,身着古装的礼仪人员抬着供品,从拜谒广场前端缓步拾级而上,敬献三牲、九谷、九果于供品台上。
随后,两岸青年代表共同点燃炎帝圣火,表达两岸“同祖同源、薪火相传”的美好愿望。两岸学生代表共同吟诵炎帝功绩,铭记祖先恩德。各界嘉宾依次向炎帝神农氏敬献花篮,并深鞠三躬,表达炎黄子孙敬祖情思和对炎帝精神的景仰。
近年来,湖南不断深化对台交流合作,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来湘寻根谒祖、投资兴业、求学就业,湘台两地人员往来日益密切,合作领域持续拓宽,情感纽带更加牢固。自2010年以来,株洲已持续举办海峡两岸炎帝神农文化交流活动14次,以炎帝神农文化为媒介,从文化到经贸、从两岸互访到研讨交流,神农文化和炎帝信仰已成为连接两岸同胞的重要精神纽带。
(资料综合中新社、中国日报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