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持续在主战装备研制上发力

韩国持续在主战装备研制上发力
通过对西方技术的引进、吸收、创新,韩国实现了对K2“黑豹”主战坦克、KF-21“猎鹰”战机、“天弓-2”防空系统等装备的列装,标志着韩国军工已具备一定的研制量产能力。近日,韩国军方为其国产第二代舰载垂直发射系统KVLS-2举行研制完工仪式。

bdb9b575f1c84ebe8d1d1072b00bc811

  据韩媒报道,这款垂直发射系统具有空间大、载弹多等优点,未来将列装到新一代驱逐舰上。此次垂直发射系统研制成功,是韩国军工在武器自主化研制上的又一标志性事件。

  舰载垂直发射系统是现代海军普遍装备的一种导弹装载与发射平台。它将导弹纵向存储在甲板下面的发射单元中,使用时导弹垂直离舰,在空中自主转向后飞向目标。韩国的舰载垂直发射系统发展共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6年,广开土大王级驱逐舰首舰下水,搭载了16单元MK-48 Mod2垂直发射系统,主要适配“海麻雀”系列防空导弹。尽管该垂直发射系统完全依赖进口,但为韩国积累了宝贵的使用、操作和维护经验。

  第二阶段,韩国忠武公李舜臣级驱逐舰开始追求区域防空能力,并逐步引入美制MK-41垂直发射系统并配备标准-2防空导弹。值得一提的是,从该级舰的第二批开始,韩国自研的八联装KVLS-1垂直发射系统列装上舰,标志着韩国在垂直发射领域开始实现自主化发展。

  第三阶段,随着世宗大王级驱逐舰入役,韩国海军一举跻身全球万吨级驱逐舰俱乐部。第一批次首舰“世宗大王”号混装80单元美制MK-41和48单元国产KVLS-1垂直发射系统,创造了当时最多搭载128单元垂直发射系统的纪录。而第二批次进一步优化,不断增加对国产垂直发射系统的使用,并有望展现出第二代舰载垂直发射系统KVLS-2的完全作战能力。

通用化设计代际性能得到提升

  舰载垂直发射系统的技术竞赛,其激烈程度不亚于导弹本身。舰载垂直发射技术的每次升级,都关乎海上作战能力的提升。

  2007年,俄罗斯北方设计局将3S-14垂直发射系统整合到“戈尔什科夫海军元帅”号护卫舰上。该系统首次实现冷热共架发射——同一发射井内,既能冷发射“口径”系列巡航导弹,又能热发射9M96系列防空导弹。

  不同于俄罗斯“小船扛大炮”的设计思路,法国“席尔瓦”垂直发射系统搭载了“紫菀-15”“紫菀-30”等型号导弹,并逐步实现对多弹种同步适配的通用化设计;意大利则突破体积限制,借助奥托·梅莱拉公司研发的制导炮弹,将垂直发射系统融合到新一代巡逻舰上。

  与这些国家相比,韩国垂直发射系统的研制进度并不慢。21世纪初,韩国第一代垂直发射系统KVLS-1开始立项。2017年,韩国完成第二代垂直发射系统KVLS-2的部分设计并于近期研制成功。相比KVLS-1,KVLS-2主要有3个方面的改进。

  通用化。KVLS-2采用通用化设计,解决了KVLS-1专用性强、弹药配置不灵活等问题。这意味着单个垂直发射单元不再局限于发射单一型号导弹,而是根据任务需要,灵活配置防空、反导、反舰等多类型弹药。此举能显著提升舰艇作战效能,舰艇指挥员根据任务需要,可以在有限的垂直发射单元数量内,动态优化火力配置,实现火力运用的最优解。

  大型化。KVLS-2在物理尺寸上实现跨越,最大可容纳约2.8吨的重型导弹,这为搭载高超声速导弹、远程弹道导弹等战略武器奠定基础。为了应对发射重型导弹时产生的高温高压尾焰,KVLS-2采用高耐热材料,对冷却系统进行优化升级,尾焰处理能力较KVLS-1明显提升。

  一体化。KVLS-2的研制成功是韩国推动海军作战体系一体化的缩影。未来,韩国驱逐舰将混装多种垂直发射系统,KVLS-2的控制单元将实现不同型号武器的整合互联,有望大幅简化作战操作流程。此外,通过接口整合,KVLS-2与舰上作战系统的集成度更高,不同型号导弹能够共享发射控制单元,可进一步提升作战体系一体化能力。

距离实装部署还有一段路要走

  KVLS-2虽然宣称研制完工,但从“可用”到“能战”还有一段路要走,需要解决以下3个难题。

  一是突破兼容瓶颈。当前,KVLS-2的系统兼容性还要持续优化。有资料显示,该系统计划适配的4款导弹均为国产,而其中只有一款导弹于今年9月首次公布试射照片,其他3款均处于研制阶段,具体性能如何还有待考证。更为关键的是,KVLS-2与韩国采购的部分国外防空导弹不兼容,正祖大王级驱逐舰要保持多种导弹混搭值班。这不仅挤占了舰体空间,更增加了后勤保障和作战管理的复杂性。

  放眼全球,欧洲导弹集团在发展通用防空模块化系列导弹时,特别强调了导弹对发射平台的适配能力。该系列导弹已被集成到英国、意大利、加拿大等多国海军垂直发射系统中。这种“即插即用”的兼容方案,势必会给韩国国产导弹研制带来一定启发。

  二是破解设计难题。KVLS-2在追求大尺寸的过程中,也带来一些设计难题。其采用的“四单元共用一个排焰口”设计,存在“一处堵塞,四单元停摆”的故障风险。同时,超过9米的超深发射筒,给实战环境下的快速再装填、高效热管理带来不便。相比之下,美国为星座级护卫舰研发的新一代垂直发射系统,重点强化快速再装填能力,这反映出各国对舰艇持续作战能力的高度重视。

  三是实现冷热共架。目前,KVLS-2仅支持热发射方式,这种点火方式对于发射“玄武-4-2”重型导弹而言,环境要求过于苛刻。导弹在点火瞬间产生的高温高压,对发射筒结构以及内部耗材的耐久性是巨大考验。

  实现冷热共架发射,不仅能通过更适合的弹射方式降低对导弹和发射系统的冲击,更是现代垂直发射系统发展方向。土耳其洛克特桑公司今年展出了一款用于国产TF-2000驱逐舰的垂直发射系统模型。该系统可以兼容防空导弹、反舰导弹和对陆攻击巡航导弹,并为实现冷热共架发射预留空间。

  此外,垂直发射系统的价值将更多体现在与多作战平台的深度融合上。按照韩国的预想,未来KVLS-2将突破仅作为一级火力平台的局限,发展成为分布式作战的关键节点,通过与卫星、无人机等单元协同,实现超视距打击,在反潜、护航等多样化任务中发挥更大作战效能。

  KVLS-2的研制成功,展现出韩国谋求国防工业自主的决心。然而,一款先进的垂直发射系统从研制成功到形成战斗力,必然要经过实战环境考验。面对其尚未列装的现实,KVLS-2能否担负起韩国海军防空反导任务,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等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