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返回频道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乌铜走银制作技艺

乌铜走银制作技艺,云南省石屏县地方传统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乌铜走银制作技艺工序繁杂,一般要经过炼制乌铜、打坯、刻图案、走银、成型、抛光、焐黑等近20道工序,最终形成一件乌铜走银。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乌铜走银制作技艺,云南省石屏县地方传统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乌铜走银制作技艺工序繁杂,一般要经过炼制乌铜、打坯、刻图案、走银、成型、抛光、焐黑等近20道工序,最终形成一件乌铜走银。

  2011年5月23日,乌铜走银制作技艺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Ⅷ-195。

“驻守时光”香插    图片来源:新华网

图片来源:新华网

历史渊源

  据史料记载,乌铜走银制作技艺始创于清雍正年间(1723-1735),至今约有近300年历史,为云南省石屏县岳家湾村抗金名将岳飞后裔岳永兄弟特创,历来为岳氏独家经营。

  据传石屏一岳姓铜匠在冶炼紫铜时,不慎将所戴金戒指落入所炼铜中,后来发现其所炼铜器乌黑如煤,遂在铜器表面錾刻花纹,嵌入银屑,制成了最早的乌铜走银。乌铜走银制作方法,在生产制作中,岳家一直奉守着传里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保守观念。

  衰落阶段

  民国时期,岳氏曾在昆明民生街开铺店生产经营出售乌铜走银器皿,至后期,因限于原料不足,生产逐渐萧条,技艺传至岳忠民,因岳忠民无子,只好把技艺传至郎舅苏继承。新中国成立前,由于金价飞涨,原料缺乏,加之制作乌铜走银成本高,价格昂贵,人民生活艰苦,即使有钱人家也无玩赏乌铜走银的雅兴,就这样,乌铜走银产品逐渐萧条,技艺也随之失传。

  重振时段

  至20世纪60年代,乌铜走银工艺品几乎销声匿迹,岳家唯一传人岳忠祥老人而今年事已高,欲重振祖业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其女岳丽娟为让家族的这一绝艺不致被淹没,在20世纪90年代初曾下决心重振旗鼓,跟随父亲学习和研究祖传乌铜走银工艺。在其父亲岳忠祥老人的指点下,经过刻苦的钻研和反复的实践,她采用特殊的配方冶炼,在铜片上纯手工錾刻出梅、兰、竹、菊、牡丹、荷花等图案,将银"走"入槽中,制作出了乌铜走银工艺品,终于使祖传的工艺绝处逢生。

工艺特征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网络

  乌铜走银制作技艺,制作精细,用料精选,费工费时。它以合金铜为胎在胎的表面先镂刻出精美的纹饰图案,然后将熔化了的银流入阴刻的纹饰内,冷却后打磨抛光,再经过特殊氧化处理一一手焐,铜色变得乌黑发亮,反衬出精细的银纹图案,呈现出黑白分明的装饰效果,器物显得雍容华贵、典雅别致。乌铜走银工艺品通常为手炉、文房四宝、酒具、花瓶、笔筒、香炉、墨盒、笔筒、烟斗之类小型器物,常见的花纹图案有花鸟鱼虫、飞禽走兽、梅兰竹菊、八仙过海、龙风鹿鹤等。

工艺流程

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网络

  制作乌铜走银是一项复杂的工艺,匠人须掌握冶炼合金、雕刻造型、书法绘画、微雕等技艺。主要工具有风箱、熔炉、铁锤(大、小)、钳子、大小不一的錾子(錾刻花纹用)。

  乌铜走银制作技艺,一般要经过炼制乌铜、打坯、刻图案、走银、成型、抛光、焐黑等近20道工序。其工艺流程全部采用手工操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熔炼乌铜

  在熔化的铜水中加入黄金及其他金属,熔炼为乌铜。这是一项关键性技术,原料配方最为重要。

  (二)熔铸、锻打铜片成型

  把熔炼的乌铜流体溶液铸为薄块状,再经手工锻锤至所需要的厚度,按需求剪切并焊接成所制作器皿的基本形状。

  (三)刻绘纹饰

  在成型的乌铜器皿上用錾子精细刻凿所需表现的图案纹理,刻绘深度依据乌铜片的壁厚而定。据说刻凿后还需在刻痕里涂上一种祖传的“焊药”。

  (四)走银

  将已熔化的白银溶液浇于乌铜表面所刻绘敏饰的凹槽中,此步骤温度控制非常关键,因为铜与银的熔点极为接近,仅为130度的差异,一旦温度控制不好,走银时乌铜可能同时熔化。这一步也是乌铜走银最关键的技术。

  (五)焊接组装、抛光处理

  把已制作好的各个部件进行焊接处理,并用砂纸与砂坨作精细的抛光修饰。

  (六)器皿变色

  在没做变色处理前,器皿的色彩仍为铜本色,器皿变色的方法是,让器皿在手中反复焐,天热,手汗大时,焐半天时间,器皿的红铜色即能变成泛黑的乌铜,否则,需要人工氧化的时间会更长。

传承保护

图片来源:云南网

图片来源:网络

  传承价值

  历史上,乌铜走银曾与北京景泰蓝齐名,并称“南北铜艺双绝”。其制作品多为墨盒、笔筒、酒壶、香炉、花瓶等日常用具,造型奇巧、制作精细,堪称艺术精品,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经过数百年积累的冶金、錾刻、绘画等传统技艺也极具历史、科学和文化等方面的研究价值。

  传承现状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乌铜走银传统制作技艺受到巨大的冲击,生存堪忧,懂得这门技艺的人少之又少。乌铜走银制作技艺因家庭内部传承为主、全手工操作、年轻人大多不愿学习、制品价格高等原因,面临着后继乏人的濒危状况。

金永才指导徒弟传习乌铜走银制作技艺     图片来源:中国文化报

图片来源:网络

  保护措施

  2010年8月,昆明官渡古镇内的"乌铜走银传习馆"正式开课收徒,由云南省文化厅命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金永才开班授课。

  2014年6月,云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乌铜走银分会在官渡古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成立。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石屏县云岳乌银工艺有限公司获得乌铜走银制作技艺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

编辑策划:张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