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返回频道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蓝夹缬技艺

夹缬起于秦汉,盛于唐宋,唐明皇曾将其作为国礼馈赠给各国遣唐使。至元、明,夹缬向单蓝色转化,最后仅在浙南地区保存下来,以温州为中心,向台州、丽水等部分接壤地区辐射。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蓝夹缬技艺,浙江省温州市的地方传统印染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夹缬起于秦汉,盛于唐宋,唐明皇曾将其作为国礼馈赠给各国遣唐使。至元、明,夹缬向单蓝色转化,最后仅在浙南地区保存下来,以温州为中心,向台州、丽水等部分接壤地区辐射。

  2011年5月23日,蓝夹缬技艺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Ⅷ-192。

历史渊源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图片来源:网络

    夹缬起于秦汉,盛于唐宋。据史料《二仪宝录》记载,称夹缬“秦汉间有之,不知为何人造”。《唐语林》《事物记原》《潘氏纪文谭》等文献记载,柳婕妤之妹“使工镂版为杂花之象而为夹缬”。诗人白居易也曾吟咏“成都新夹缬,梁汉碎胭脂”。《清异录》中更有青年书生卖琴卖剑以换夹缬,说明了其价格不菲。《宋史》中甚至还明确记载诏令“客旅不许兴贩夹缬”。

  夹缬曾是唐代流行的印染工艺,唐明皇曾将其作为国礼馈赠给各国遣唐使。敦煌莫高窟彩塑菩萨所穿着的便是夹缬彩装,当时彩色印染的夹缬,织物质地为丝。这些实物的残片,被英国大英博物馆、日本正仓院等世界性博物馆视为国宝级珍藏品。至元、明,夹缬向单蓝色转化,最后仅在浙南地区保存下来,以温州为中心,向台州、丽水等部分接壤地区辐射。

  温州完整保存雕版、制靛、印染等工艺流程。原遍布温州各县(市、区)的蓝夹缬染坊,于20世纪70年代陆续歇业后,一位苍南农民在外籍商人的资助下开设染坊,又断续作业,并对该技艺的传承保护产生积极影响。中国台湾的汉声杂志社于1997年对蓝夹缬进行田野调查,并出版了《夹缬》专辑,第一次向外界宣布夹缬工艺依旧有活态的存在,使得浙南蓝夹缬引起广泛关注。

工艺特征

戏剧纹蓝夹缬棉布被面     图片来源:网络

  一、流程特征:以雕版紧夹织物,浸于染液而完成。主要特点是程序的多样性,技艺的精湛性。蓝夹缬技艺包含了织布、制靛、雕版刻制、印染等多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有烦琐的程序,而且各个程序讲究技巧、工艺精细、要求高。

  二、纹样特征:以戏曲人物为主要纹样,剧种涉及昆曲、京剧、乱弹等。蓝夹缬的纹样特征为研究戏曲以及民俗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使用特征:仅用作被面,是流传地民间婚嫁必备用品。蓝夹缬在浙南地区是婚嫁必备物品,和生活密不可分。

工艺流程

图片来源:文旅中国、网络

  蓝夹缬的制作包括花版雕刻、靛青(染料)打制以及夹缬印染。夹缬就是两块刻有花纹且互相吻合的花版,夹住织物进行染色。染液无法渗透花纹突出部分,却能通过凹进部分进行染色,与印章、字模印刷刚好相反。花版是工艺关键。雕花版,首要选择木材。可供选择的有枫树、杨梅树、棠梨树和红柴。选定的树先锯成需要的尺寸大小,再两面刨水平平面。将版材在水池里浸泡一周后,取出,保持湿润。先画好“粉本”(纸样),在版胚上刷上浆糊后,贴上粉本。拿刷子轻轻刷平粉本,然后执刀直接在上面雕刻,先刻外面的框框,再从左到右刻里面的人物和花纹。第一次用斜刀,浅浅地刻个底,第二三次才用正刀,把握好分寸挖下去。一块型版雕刻完毕,将纹样拓回纸上。然后在第二块胚版上刷一层浆糊,四周对齐在第一块版上,抓住纸样露在外边多余部分,带动整张纸样到第二块胚版。取缝衣针刺破气泡,小心弄平,防止纸样偏移,然后开始刻第二块胚版。型版正反面的花点要一模一样,不得有误差。印染是蓝夹缬生产的最后一道也是最为关键的一道程序。即将整理好的白色棉布,对折放在花版中间夹好,再连版带布泡在发好靛的靛青液浸泡染色的过程。需要经过整理布料、参花版、入染、氧化、多次入染、多次氧化,直至染成稳固的花纹等过程。

传承保护

图片来源:网络

  传承价值

  蓝夹缬为中国传统印染“四缬”技艺之一,是中国雕版印染、印刷的源头。 蓝夹缬技艺从制靛到制作雕版到印染,程序繁琐,工艺精湛,是中华民族民间智慧的结晶,也是传统民间文化的体现。几百年的手工艺传承,是雕版印染的活化石。对研究浙南一带的民俗风情,以及人文历史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是浙南民间手工技艺瑰宝,展现浙南一方美丽的风土人情。

  传承现状

  在现代化工业的冲击下,传统的蓝夹缬技艺一度消失,唯有乐清中雁荡山沟里的一位老艺人还原汁原味地保留了蓝夹缬的印染技艺。但前途不容乐观,由于古老的蓝夹缬很难被现代人所接受,蓝夹缬技艺面临再度失传。

图片来源:网络

  保护措施

  蓝夹缬技艺在乐清市越来越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势下,在乐清文化部门及热心人士的帮助下,乐清的蓝夹缬印染技艺得到了很好恢复。作为蓝夹缬技艺第四代传承人、白石中雁村的陈松尧的蓝夹缬染坊终于于2007年重新开炉。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得"蓝夹缬技艺"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编辑策划:张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