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年前精心哺育革命后代的97岁胶东乳娘陈淑明深情讲述——
“我还有一对儿女”
■宋晓宁 管水锁
“不是乳娘生,胜似乳娘生,抚养乳儿为革命……”金秋十月,一场“喜迎妇女十三大 ‘红色乳娘’大宣讲”主题活动,在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举行。来自山东省乳山市的“红色乳娘”宣讲团成员单雅莎讲述的乳娘陈淑明的故事,让现场听众深受震撼。
抗战的艰难时期,胶东八路军主力和党政军机关在日寇步步紧逼的封锁中频繁转移,不少妇女干部生了孩子无法随身抚养。为此,1942年7月,中共胶东区委决定在胶东抗战大后方牟海县(今乳山市)组建胶东育儿所,从附近村庄寻找乳娘帮忙抚养革命后代和烈士遗孤。自此到解放初的10多年间,300多名乳娘义无反顾为前线将士哺育后代,先后抚养1223名革命后代。
1927年11月出生的陈淑明,20世纪40年代末嫁到崖子镇申家村,与丈夫一起过着平淡幸福的生活。1950年,陈淑明抚养了一个父母奔赴抗美援朝战场的乳儿——小国军。
“为了更好地哺育小国军,我给自己的儿子断了奶,把他送到娘家抚养。”每每谈及抚养乳儿的往事,97岁的陈淑明都会激动落泪。她说:“那时生活条件很不好,芋头是家里最好的食物。每次芋头煮好,大儿子会主动跟小国军说,你吃瓤儿,我吃皮儿。”
3年后,父母来接小国军时,他长得又白又胖,非常讨人喜欢,陈淑明自己的两个孩子却很瘦弱。
1956年,陈淑明女儿出生十来天的时候,儿时伙伴陈淑芝跟丈夫随部队执行任务,临走时将尚在襁褓中的女儿雪梅托付给她。尽管生活十分困难,但陈淑明还是应允下来。3年后,小雪梅重新回到父母身边。
“除了自己的孩子,我还有一对儿女,就是小国军和小雪梅。我和雪梅妈从小一起长大,一直保持联系。雪梅长大之后,回来看了我好几次,还经常托人捎些药和营养品回来。”陈淑明拿着雪梅小时候的照片说。
“我现在年纪大了,也经常想念小国军。他离开的时间早,那时候也没有联系方式,不知后来怎么样了……”说到这里,陈淑明仿佛在喃喃自语——
“小国军,娘想你!”
上图:陈淑明指着当年的照片呼唤乳儿的名字。乳山市委宣传部供图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