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中华文化

2023年中国文化年终策划之文化大展

  2023年,我国各地各大博物馆举办了诸多内容丰富、题材多样的大展,包括考古文物展、历史文化特展、艺术生活展等,系统地展示了文博单位在文物收藏、修复保护、考古研究等方面获得的成就,并通过多种科技数字化手段,让观众深入感受文物所承载的价值。

癸卯金安——二〇二三新春展

“癸卯金安——二〇二三新春展”

“癸卯金安——二〇二三新春展”展览现场。田雨昊 摄(来源:中新网)

  春风有形,瑞兔留迹。在兔年春节即将来临之际,中国国家博物馆精心撷选80余件(套)馆藏文物推出“癸卯金安——二〇二三新春展”,从多角度展示中国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的兔文化、生肖文化、吉祥文化和年文化,为广大观众献上癸卯兔年的美好祝福和寄愿,呈现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丰富的精神底蕴。>>>详文

源·缘——闽台艺术展

“源·缘——闽台艺术展”

“源·缘——闽台艺术展”展厅现场。国家博物馆供图(来源:中新网)

  “源·缘——闽台艺术展”1月8日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超过四百件闽台艺术作品,从戏曲、民艺及工艺美术、文学、书法、美术等不同的方面,通过闽台艺术这一独特载体全面深入地诠释了“两岸一家亲、闽台亲上亲”的思想主题。>>>详文

智慧之光——中医药文化展

“智慧之光——中医药文化展”

“智慧之光——中医药文化展”。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 摄(来源:新华社)

  “智慧之光——中医药文化展”1月19日在国家博物馆对公众开放。展览以中医药文化为主线,精心遴选500余件(套)文物藏品,涵盖玉石、陶瓷、骨器、金银器、古籍、书画、革命文物等,辅以200余件(套)药材实物,按照“文明之钥”“摄生之道”“灵兰秘典”“器药撷英”“传承创新”五个单元充分展现了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理念的中医药文化体系。>>>详文

二十世纪初中国古文献四大发现展

“二十世纪初中国古文献四大发现展”1

“殷墟甲骨”专题展厅。蒋启明 摄(来源:中新网)

  “二十世纪初中国古文献四大发现展”开幕式2月15日在国家典籍博物馆举行。从甲骨文到明清档案,中国古文献“四大发现”首次集中展出。展览共分为“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遗书”“明清档案”四个专题,分别在国家典籍博物馆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展厅,展出面积近3000平方米,集中展示了国图藏甲骨、敦煌遗书,甘肃简牍博物馆藏汉简、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明清档案等多种类型的珍贵文物文献共计249种382件。>>>详文

国子文脉——历代进士文化艺术联展

“国子文脉——历代进士文化艺术联展”

“国子文脉——历代进士文化艺术联展”展厅现场。故宫博物院供图(来源:中新网)

  1月16日,由故宫博物院、北京市文物交流中心、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主办的“国子文脉——历代进士文化艺术联展”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午门展厅开幕。展览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为主旨,选取唐代以来进士群体重要作品179件,通过“进士之路”“博学鸿儒”“艺苑群英”等主题单元,展现历代杰出人物在哲学、经学、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取得的非凡成就,以及为中华文明的繁荣发展作出的不朽贡献。>>>详文

譬若香山:犍陀罗艺术展

“譬若香山:犍陀罗艺术展”

观众拍摄“譬若香山:犍陀罗艺术展”展品。(来源:新华网)

  “譬若香山:犍陀罗艺术展”3月15日在故宫博物院文华殿开幕,这是截至目前在中国境内举办的最大规模犍陀罗艺术展。展览从古代犍陀罗文明发展的角度分为三个单元,选取了来自巴基斯坦和故宫博物院的文物共203件(套),其中巴方文物173件(套),为观众展示犍陀罗文化的艺术魅力及其影响。>>>详文

“数说犀尊”展

“数说犀尊”展

西汉错金银云纹铜犀尊。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来源:中新网)

  中国国家博物馆最新常设展“数说犀尊”展览已于日前对公众开放。该展最大特色在于以一物一展的形式,从出土经历、功能特点、铸造和装饰工艺、造型美学等方面对这件国宝级文物进行全方位解读,同时综合运用高清三维扫描、超高清显示、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让观众从单纯的参观者变成探索者、参与者,从视、听、触、互动思考等多维度深入感受文物所承载的价值。>>>详文

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研究成果展

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研究成果展

  “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研究成果展”开幕。赵晓 摄(来源:中新网)

  “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研究成果展”7月11日在山东博物馆对外展出。该展览涵盖了山东、河南、湖北、四川等8省31处遗址的335件(套)文物,着力展示中华文明从涓涓溪流到江河汇流的发展历程。展览分为“文明肇始”“变革融汇”“万流归宗”三个单元,重点描绘早期中国文明的历史样貌。>>>详文

“中国古代玉器”专题展

“中国古代玉器”专题展

展厅现场。(来源:中新网)

  玉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博物馆“中国古代玉器”专题展览从8月18日起重装亮相,展出的480件(套)文物上自远古下至晚清,其中一级文物数量多达80余件,红山文化的玦形龙、被誉为“中华第一凤”的凤形佩、妇好墓出土的鸟纹石磐等经典玉器悉数展出。>>>详文

茶·世界——茶文化特展

“茶·世界——茶文化特展”

山东邹城邾国故城战国墓出土的茶碗。赵文宇摄(来源:中新网)

  “茶·世界——茶文化特展”9月1日在故宫博物院午门展厅开幕。该展汇集了国内外30家考古文博机构的代表性藏品,展品总数达555件(组),以鲜明的主题、宏大的规模,立体展现穿越历史、连通地域、融合民族的中华茶文明。>>>详文

园说Ⅴ——南北名园 和合竞秀

“园说Ⅴ——南北名园 和合竞秀”

  系列精品文物专题展“园说Ⅴ——南北名园 和合竞秀”26日在颐和园开展。徐婧 摄(来源:中新网)

  系列精品文物专题展“园说Ⅴ——南北名园 和合竞秀”9月26日在北京颐和园启幕。本次展览汇集了故宫博物院、首都博物馆、上海博物馆、沈阳故宫博物院、颐和园等20家文博单位的各类展品147件/套,系统讲述中国园林的发展历史和艺术特征。>>>详文

吉光片羽---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宫廷雕版文物展

吉光片羽——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宫廷雕版文物展

库存式陈列。(来源:中新网)

  10月30日,“吉光片羽——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宫廷雕版文物展”开幕式在故宫博物院敬胜斋举行。同时,故宫博物院太和门内东南崇楼及朝房新设“雕版馆”于10月31日起正式向公众开放,库房式陈列展出文物15000余件(组)。这是故宫博物院建院以来,首次举办该类专题文物展览。>>>详文

“玉润中华---中华玉文明的万年史诗图卷”特展

“玉润中华——中华玉文明的万年史诗图卷”

展出的玉龙。泱波 摄(来源:中新网)

  为迎接建院九十周年,南京博物院推出“玉润中华——中华玉文明的万年史诗图卷”特展。600余件(组)馆藏玉器在南京集中展出,讲述中国近万年绵延不绝的玉文化与中华文明。从全时空、全地域、多视角出发,展览讲述中国近万年绵延不绝的玉文化与中华文明的关系,揭示中华玉文化所蕴含的中华文明的突出特质。>>>详文

“礼合中国——商周礼乐文明”展

“礼合中国——商周礼乐文明”展

“礼合中国——商周礼乐文明”展在河南博物院开展。韩章云 摄(来源:中新网)

  11月3日,“礼合中国——商周礼乐文明”展在河南博物院开展,展览集合了河南、山西、江西、山东、湖北、湖南、四川、陕西8省27家文博收藏机构的260余件套文物精品。,旨在立体展现商周时期的“礼乐文明”以及对中华礼乐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详文

河姆渡文化发现50周年考古成果特展

河姆渡文化发现50周年考古成果特展

  “远古江南·海陆山河——河姆渡文化发现50周年考古成果特展”现场。余冠辰摄(来源:中新网)

  “远古江南·海陆山河——河姆渡文化发现50周年考古成果特展”11月7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出河姆渡文化各遗址出土的陶器、石器、骨器、贝器、木器、编织物等324件(套)文物,生动呈现河姆渡人丰富多彩的社会生产与生活情况。>>>详文

榷陶清晖——馆藏康雍乾官窑瓷器展

“榷陶清晖——馆藏康雍乾官窑瓷器展”

清乾隆斗彩花卉小碗。辽宁省博物馆 供图(来源:中新网)

  “榷陶清晖——馆藏康雍乾官窑瓷器展”8月29日在辽宁省博物馆开展,再现官窑瓷器的华贵与精美。展览遴选辽宁省博物馆馆藏康雍乾精品官窑瓷器74件/组,以传承与创新为展览脉络,展示官窑瓷器的华贵与精美。>>>详文

“文明大观:丝绸之路上的敦煌”展

“文明大观:丝绸之路上的敦煌”展

现场展出的北凉高善穆石造像塔。中国丝绸博物馆供图(来源:中新网)

  7月12日,“文明大观:丝绸之路上的敦煌”展在浙江杭州的中国丝绸博物馆开幕,现场展出百余件敦煌文物,其中一级文物达30多件/套,包含众多国宝级文物。展览以敦煌相关历史文物为载体,设置古代敦煌的政治与经贸、古代敦煌的社会与生活、敦煌与浙江的千年之缘、敦煌洞窟与壁画艺术四大单元,展出敦煌考古出土的石塔、丝绸、简牍、画像砖、经卷等,展现了丝绸之路上的东西文明交流互鉴。>>>详文

宝镜风华——馆藏铜镜展

“宝镜风华——馆藏铜镜展”

明仿唐月宫图铜镜。广东省博物馆 供图(来源:中新网)

  “宝镜风华——馆藏铜镜展”4月20日在广东省博物馆三楼展厅开幕,展出馆藏铜镜及相关藏品200余件。展览将持续至2023年8月20日。该展览共展出广东省博物馆所藏的铜镜实物、配套用具及相关书画作品,展品覆盖了战国至明清时期的各类典型铜镜、明清时期的玻璃镜、日本的和镜。这些展品较全面地反映了中国古代铜镜的发展史、中国文化的变迁史及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的历程。>>>详文

编辑策划:虞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