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增强纪律定力
■王晓河
习主席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以学习贯彻新修订的纪律处分条例为契机,在全党开展一次集中性纪律教育。“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广大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也是党员干部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保证。我们党百年征程团结带领人民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一个又一个胜利,靠的就是铁的纪律保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党员干部队伍只有纪律严明、令行禁止,始终做到不越底线、不踩红线、不碰高压线,不断增强纪律定力,才能团结一致、步伐整齐,才能干净干事、不负众望,才能清正廉洁、永葆本色。
增强自觉意识。毛泽东同志曾说,“党的纪律是带着强制性的;但同时,它又必须是建立在党员与干部的自觉性上面”。没有自觉性,面服心不服,刚性就不刚;有了自觉性,内外协调一致,无外逼而会自念“紧箍咒”。深入学习启发自觉。纪律是党员干部约束自身行为的标准和遵循,决不能不上心、不了解、不掌握,也不能粗枝大叶、一知半解,而要逐条逐句学习法规条文,学懂弄通,记准记牢,把戒尺在心中竖起来;同时,结合典型案例进行学习,把对法纪的抽象认识形象化、具体化,把规范动作在实际中亮出来,从而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养成习惯促成自觉。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恪守政治规矩,要养成旗帜鲜明、坚持原则的习惯;恪守工作规矩,要养成敢于担当、勤政务实的习惯;恪守廉洁规矩,要养成清清白白、干净干事的习惯……养成一个个好习惯,就筑牢了遵纪守纪的思想基础,习惯成自然,自觉性就会日益增强。
增强坚定意识。遵纪守纪必须坚定,毫不含糊,任何力量都撼不动、打不破。纪律牢记心中,并严格遵守筑成铜墙铁壁,就能挡住任何外物的攻击与侵袭。以党性铸坚定,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做事的根本,持续用理想信念、初心使命、党性原则筑牢遵守纪律的思想根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不断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遵纪守纪就有了定海神针。以力行保坚定。党员干部要做遵纪守纪的模范,要求做到的,一丝不苟;明令禁止的,不越雷池一步。越是众目睽睽,越要执纪严明;越是神不知鬼不觉,越要严守底线。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决做到不该开的口子不开、不该去的地方不去、不该办的事情不办、不该拿的东西不拿。只有把严守纪律扣扣紧,迈稳严实行动步伐,才能不断增强纪律定力。
增强自胜意识。遵纪守纪,表现是严明,内中是提升,反映的是觉悟和境界。长青之道,贵在自胜。在面临义与利、公与私、清与情的撕扯时,能不能战胜私心私欲是关键考验,不自己扳倒自己,就要自胜。要警钟长鸣。做到心存戒惧、手握戒尺、信守戒条,时刻警醒不麻痹懈怠。要常“回头看”,检视自己遵纪有无松动,思想有无波动,从而绷紧纪律之弦;要常“打提前量”,时刻把规矩想在前,警钟敲在前,打好预防针,未雨绸缪不亡羊补牢。要崇高向上。高尚的追求能够驱除不端、战胜邪念。遵纪守纪要“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不能“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要时刻对标对表,唱响“步步高”。要防微杜渐。经常“照镜子”“扣扣子”“钉钉子”,识微、慎微、防微,不留一丝缝隙,不留一点遗患。在私下里、无人时、隐蔽处,管住自己不放纵,始终保持清醒不侥幸,任何时候都“不能颠倒了公私、混淆了是非、模糊了义利、放纵了亲情”。
增强“到底”意识。1939年5月20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学习一定要学到底,学习的最大敌人是不到“底”。遵规守纪也需要这种“到底”精神,此中没有避风港、停靠站,不能半途而废、虎头蛇尾,须得时刻不忘,处处遵守。遵守纪律与政治生命息息相关,守纪到底才能革命到底。那些贪官和腐败分子,奋斗大半生,到头来晚节不保、身陷囹圄,其根源就在于不到底。到底需要坚持,“紧箍咒”坚持常念,“护身符”坚持常戴,不论任务轻重缓急,不论路途平坎顺逆,始终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风斜雨急处,立得脚定。要坚持一辈子。面对各类挑战、诱惑和考验,始终坚守本色、恪守本分,不被物欲所俘获、不被利益所羁绊,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让初心保鲜,做到对党忠诚一辈子、遵规守纪一辈子。
“这个军队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所有参加这个军队的人,都具有自觉的纪律。”各级要始终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纪律教育的力度,引导党员干部始终做到思想锤炼从严、工作标准从严、作风养成从严、自我约束从严,使铁的纪律成为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我们就能无往而不胜。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