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深化训练评估探索实践 加速推进军事训练转型升级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大陆军事      2024-05-21 10:59:16

深化训练评估探索实践

■袁兴萍

引  言

训练评估作为训练管理的重要一环,是对训练质量效益的评价和估量,是军事训练筹划、实施、发展等的重要依据。新时代新征程,不断加强训练评估体系建设,进一步明晰“为什么评”“评什么”以及“怎么评”等问题,推动实现导向清晰、指标完备、方法科学、机制完善、运行高效的训练评估,对于加速推进军事训练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为什么评——

训练评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有管理就有评估。评估为管理者服务,通过收集信息、分析数据、评定现状、发现偏差、提出校正建议,支撑管理决策,实现管理目标。

评估是管理的应有之义,是实现闭合管理、形成有效反馈的枢纽。从词义上讲,评估是评价和估量的合称,指对人或事物的价值进行评定、判断。管理学中,评估主要指评估主体依据已知的标准、规则或规律,运用一定的方法、程序或逻辑,对评估客体价值进行的评价、判断、预测活动,是人们认识和把握事物规律或活动价值的行为。在管理活动中,评估是“需求—计划—执行—评估”管理链路的重要一环,既是对既往情况作出分析评价的“收口”,也是下一管理活动周期的“开端”,是管理活动实现闭合、形成有效反馈的枢纽。

训练评估既是军事训练的“衡量尺”,又是“听诊器”“显微镜”。评估是随着管理活动的发展而发展的。越是复杂事物、复杂系统,越需要科学精准的评估。体能训练领域流行一句话,叫“无评估,不训练”,即只有知道了自己身体的现状及短板后,才能有针对性地制订计划和展开训练。军事训练作为一个复杂系统工程,评估应当贯穿训练始终:训前评估训练需求,以明晰训练方向;训中评估训练进程,以及时动态调整;训后评估训练质效,以发现优长短板。一言蔽之,训练评估既要做战斗力的“衡量尺”,回答当前训练“行不行”“好不好”,也要成为训练的“听诊器”“显微镜”,进而分析回答“哪里不行”“为何不好”,后续又该“如何行”“怎么好”。

训练评估是军事训练由经验式管理走向科学管理的重要支撑。训练评估如果缺失或低效,将直接影响训练管理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应借鉴外军和其他领域特别是经济领域成熟的评估思路方法,推动训练评估体系建设,建立指标体系,基于训练数据进行评测分析,科学精准掌握训练情况,发现影响训练质效的主要矛盾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办法,推动训练转型升级,助力军事训练高质量发展。

●评什么——

训练评估的重点和导向

“评什么”是评估活动的“舵盘”,左右着评估的方向。训练评估重点在于评什么,既要始终盯着训练管理者要什么“产品”,也要注重影响“产品”的训练全体系全过程以及未来训练发展方向。

评“产品质量”——着眼实战评估训练结果。从一定意义上讲,战斗力是军事训练的“产品”。从训练这个“本体”角度出发,首要是确立实战化评估标准,按照评估内容锚定作战任务、评估过程瞄准实战进程、评估场景紧贴战场环境的原则,把各级各类训练的实际落实情况和质量水平搞清楚,进而评定训练质量能否满足作战需求,找出当前训练差距,为后续确定训练需求、制订训练计划提供依据。通过训练质量评估,树立实战化训练的具体“靶标”,不断引领军事训练真正走向“练为战”。

评“生产工艺”——着眼诊断评估训练过程和训练条件。生产工艺往往决定产品质量。同理,训练质量也需训练过程和条件予以支撑。评估训练质量固然重要,但通过评估训练过程和训练条件,从内部探究关联“产品质量”高低的“因”与“根”,才是训练评估的关键所在。通过对训练的筹划、准备、实施、考核等全流程和训练过程中所使用的方式方法进行跟踪监测,从而对军事训练存在的异常和风险作出预警,促使军事训练流程更加高效顺畅;通过对支撑保障训练的法规规范、训练教材、组训队伍、场地器材等“外部条件”进行综合或专项评估,找出制约训练质量提升的短板要素,从而为提升训练质量找准发力点。

评“投入产出比”——着眼发展评估训练效益。军事训练是一项综合性高投入活动,除却兵力、装备、弹药、物资等有形投入,还有时间、技术、脑力、士气等诸多无形投入。如果一味追求训练产出而不考虑训练投入,不但大量耗费时间、物力、财力和精力,还容易让部队陷于疲惫,降低训练积极性,就会难以持续和长久。精细评估训练投入产出比,特别是将需要高精尖武器、高价值装备等高成本、高消耗的训练科目作为重点进行训练评估,对于改进训练模式、提升训练效益,推动训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评“产业业态”——着眼变化评估训练趋势。训练是动态变化的,因此训练评估也应关注训练状态的演进过程。通过对军事训练质量、训练效益、训练条件等历史状态变化的连续性跟踪和描述,关注训练状态的过程特征,进而记录和揭示训练状态的演变过程,发现训练演进规律。同时,还要从发展的角度分析当前训练与未来作战需求的匹配程度,回答当前训练发展方向是否符合时代需要,是否适应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

●怎么评——

推进训练评估的方法路径

为战而评,以评促建。要以实战化评估牵引部队整体实战能力提升,积极探索符合实战要求的训练评估方法途径,支撑训练评估体系建设,引领训练评估实践不断走深走实。

加强评估理论法规建设。推进训练评估,首先是对训练规律和训练机理再认识、再揭示的过程,特别是重点研究分析新时代军事训练呈现的新特点新规律。在此基础上,学习借鉴其他领域和外军开展评估的经验做法,系统研究训练评估的概念内涵、目标任务、对象类型、指标体系、方法手段等,完善训练评估规定及实施办法,形成训练评估基本法规制度,为把握新时代训练评估特点规律,规范训练评估实践提供引导。

完善专业训练评估机构。要想推动训练评估工作专业化、制度化、经常化,需进一步明确各级训练管理部门评估职能,加快推动设立和完善专业训练评估机构,明确机构职能,规范运行模式。同时,着眼作战、指挥、训练、管理、技术等领域,选拔跨界人才,大力培养专业评估队伍,建立训练各层次各领域的评估专家库,形成相对专业而独立的训练评估组织体系。

构建评估指标体系模型。指标体系是训练评估的“标尺”,是对军事训练这一复杂系统构成、运行和演化规律的解析和提炼。构建训练评估指标体系,既要对照作战能力标准,也须遵循训练内在规律和机理,按照“划分训练类型—凝练核心指标—分解多级指标—匹配评估项目—量化指标细目”的思路,设计覆盖各层级各类型训练的评估指标体系框架,组织评估模型研究攻关,力求既反映训练生成的能力水平,又反映训练活动的实际效益,还反映训练对未来作战需求的适应程度。

形成训练评估反馈机制。评估的最终效果,体现在训练的改进和发展上。开展训练评估,需要同步建立完善评估反馈机制,用好评估结果,既能向上汇集,支撑宏观决策,又能形成本级管理闭环,支持训练任务确定、训练计划安排、训练条件建设,还能强化对下指导,促进改进训练方式方法,整体建立起“需求论证—计划统筹—组织实施—考核评估—成果转化”的训练管理流程,提高军事训练全周期、精准化管理水平。

推进评估配套支撑建设。强化训练数据是“无声子弹”的意识,依托训练管理及大数据系统,规范收集训练数据。充分发挥网络信息体系的有利条件,使训练过程中的主要数据由系统自动采集,增强客观性和时效性,为实施精确评估提供可靠数据支撑。开发数据采集处理、挖掘分析工具,推动基于训练运行和考核数据的监测评估。创设模拟仿真赋能训练评估条件,充分运用模拟仿真、虚拟现实等技术,提升评估手段科学性、评估结果精准度和评估效费比。

(作者单位: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


作者:袁兴萍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