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纪实文学《星火接力》:送烈士回家、让精神还乡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军史钩沉      2024-06-06 12:43:13

  用文学之光照耀青年成长

  ——评长篇纪实文学《星火接力》

  ■李朝全  

  刘笑伟和樊卓婧的新作《星火接力》写的是送烈士“回家”的故事,这个故事并不新鲜,因此我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没抱什么期待。阅读之后,我发现完全出乎我的意料,这本书写得非常感人,值得向广大青年朋友推荐。

  这本书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书中的主要人物——一群为烈士寻亲的志愿者,绝大多数都是年轻人,让人感慨。我们可以看到,新时代成长起来的青年,赓续了革命传统和民族血脉,一直在缅怀、纪念和学习先烈。英雄是一个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是宝贵的精神资源。如何用好这些鲜活的、生动的资源去感染、熏陶和影响年轻一代,这本书给出了有力的回答。《星火接力》书写了一批年轻人接力传承英烈的星火,传递民族精神的火炬。他们为烈士寻找健在的亲人,也为先烈的亲属们寻找英魂。这是一种双向的寻找,目的是送烈士回家、让精神还乡。书里写道,经过十几年寻找,以孙嘉怿为代表的志愿服务团队,已经把1500多位英烈送回“家”,这是对英烈最好的守护,也是对英雄精神最好的守护。民族精神的火光,照亮一代代中国人的成长。让一大批青年志愿者的故事被了解、被看见,是报告文学应该承担的时代使命。

  《星火接力》生动记录了一种精神的寻找,这种寻找感人至深。这跟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情感是相关联的。书中记述的一个个寻找英烈、送英烈回家的故事,既契合我们的传统理念——落叶归根、魂归故里,又与缅怀先烈、学习英雄、崇敬英雄的情感沟通起来。送英烈回家,不仅体现了中国人的情意,更体现了家国大义。正因如此,这些志愿者的故事容易触动读者的共情和共鸣。

  书中的故事情节新颖,曲折生动。孙嘉怿,一个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的宁波姑娘,生在小康之家,衣食无忧。她为什么会承担起寻找英烈这一项志愿工作?作家为我们揭开她真实的心路历程。她的外公、爷爷、父亲都当过兵,外公跟她讲过终身的遗憾:抗美援朝战场上,不少牺牲的战士叫什么名字、家在哪里,都没有留下来——这在孙嘉怿心里埋下种子,为烈士寻亲奠定了一个内在的驱动力。这种描写真实可信,打动人心。王援朝有3个父亲的故事,一波三折,让人潸然泪下。最初,王援朝以为自己的父亲是王波,结果却发现,王福寿是继父,王波也是继父,亲生父亲杜耀亭已经牺牲。这个故事让人唏嘘,从中感受到精神力量的伟大。

  这本书难能可贵地体现了青年志愿者的精神。自发为烈士寻亲的人,是无私的。这种志愿精神是这个时代所需要的,体现了年轻人的社会责任与担当,值得在全社会大力弘扬。

  这部厚重的纪实文学作品,将新时代青年为烈士寻亲的曲折故事与烈士的英勇事迹、烈属的真挚情感交叉呈现,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此外,力图通过文字描述还原历史现场,形成几代人的时空对话,书写催人奋进的英雄气概和催人泪下的家国情怀。读罢这部作品,可以深刻体会到当代青年赓续红色根脉的时代精神,可以生动感受到全社会弘扬英烈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主题。相信这部情感真挚的纪实文学作品,一定会受到读者的喜爱。

  (作者系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中国国防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