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部队探索军地协作联教联训机制——
实践课堂 抵近战场
■霍克强 本报记者 李建文
“训练热情高、适应节奏快、结训成绩总体较好。”5月下旬,空军新一批定向培养军士完成入伍训练,即将转入岗前培训。各单位普遍感到定向培养军士的能力素质逐年提升,军地协作培养对接更为紧密,供需匹配度更高,为部队战斗力建设提供了坚强人才支撑。当前,他们正通过“理论+实操”复合培养、“院校+部队”联教联训,夯实新晋军士专业基础。
自2012年空军开展依托普通高等学校定向培养军士工作,培养高校由最初的几所扩大到今年的十几所,毕业分配到部队的定向培养军士大多成长为岗位技术能手……记者了解到,12年来,培养工作始终对准战场所需,军地双方紧密协作配合,科学规划路径,积极创新模式,实现了数量与质量双跃升。在实践探索中,他们逐步形成军地协作联教联训机制,围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指导、职业技能竞技、联合集智攻关、军营体验实践、作风纪律养成等6个方面组织实施,常态召开联席会议打通协作阻点,实现在筹划层面同向用力,在标准层面规范运行,在信息层面交融共享。
记者翻开各定向培养军士院校近3年人才培养方案发现,定向培养军士的学习内容每年都有针对性调整,科技知识所占比重逐年递增。空军某部领导介绍,空军根据当前部队高素质人才所需,指导合作院校针对空军招收计划的学科专业,突出主战专业人才供给,着眼新域新质力量储备,动态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优化课程设置,加快锻造高技能军士人才。
为战育才呼唤模式创新。聆听专家讲座、体验模拟教学设备、和部队军士面对面交流……空军工程大学航空机务士官学校举办军事夏令营,邀请定向培养军士院校学生走进军营,熟悉部队一日生活制度,增强对未来岗位、未来战场的感知度,为更快适应部队打下基础。
近年来,空军预警学院雷达士官学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同合作院校共同探索教学模式。他们建立了“六个联合”联教联训机制,即联合培育专业教员和教官、联合制定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联合共建实训平台、联合编写专业教材、联合培育与考核、联合文化育人,不断调整教学方向,抓实定向培养军士能力提升。
据悉,空军部队将继续深化同合作院校的联教联训机制,推动定向培养军士工作长远发展,为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军士人才队伍积蓄力量。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