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跟红军一起长征!时光逆旅指南之红25军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军史钩沉      2024-11-20 14:02:00

  出发!跟红军一起长征!时光逆旅指南之红25军

  ——红军长征90周年系列策划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进行了伟大的长征。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中纵横十余省,长驱数万里,在血与火中蹚出了一条走向新生、走向胜利的革命道路,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如果有机会乘坐时光机回到90年前,你能跟上红军的队伍,一起走完长征路吗?这里有一份时光逆旅指南,可以帮助你查找答案。这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一次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现在,请将自己变成历史的参照系,我们准备出发!

  请填写:你的出生年月( ),现年( )岁

  请选择:你现居城市在a河南;b湖北;c陕西;d甘肃;e以上都不是

  请选择:如果上级在布置任务的过程中失去联系,你会:a,不知所措,暂停执行 b一边灵活机动地进行任务,一边积极联系上级

  红25军,平均年龄15岁!是长征中平均年龄最年轻的“娃娃军”。1934年11月16日,红军第25军2900余人从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开始长征。他们途经河南、湖北、陕西、甘肃4省,行程近万里,成为红军长征到达陕北的第一支部队。

  正当少年、意气风发、纯粹热烈!曾在红25军战斗过的开国将军多达97名!屏幕前的年轻人,想不想成为这支队伍的一份子,与他们同行?如果时光逆转,你有机会加入这支最年轻的队伍,会面对哪些考验?承担哪些历史使命?这份关于红25军的长征资料,请查收——

   610601跟红25军一起长征!这支队伍年纪轻、人数少、装备强

红25军部分人员在长征途中的合影。

  红25军曾是红四方面军的一部。1932年秋,在红四方面军主力被迫撤离鄂豫皖苏区后,那些牺牲者的遗孤以及留下来的红军子弟,重新组建了红25军,他们大部分都是未满18岁的孩子。

  1936年《共产国际》第7卷第3期《中国红军第二十五军底远征》一文中,有过这样的描述:“在鄂豫皖边界人迹罕见的崇山峻岭上,旧的红25军剩下来的战士还是继续拼命反抗……十一二岁的儿童上山寻找自己的父亲。他们还是幼弱儿童就如大人一样懂事。也不用对他们宣传,他们亲眼见过白色恐怖的一切惨状,他们在幼年童稚时代就领略了一些政治常识。这样就产生了新的红25军,产生了儿童军。这一军大多数战斗员的年龄只是从13岁到18岁。”

  不仅战士年轻,红25军的指挥员也都是年轻人。各团、营、连的领导成员,都是20岁上下的毛头小伙子。军长程子华29岁,军政委吴焕先27岁,副军长徐海东年长一些,也不过33岁。

  ‌‌1934年11月16日,红25军发布《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出发宣言》,踏上长征路。

  长征出发时,红25军仅2900人,是长征中人数最少的一支队伍。然而人数虽少,装备却强——每个连有6挺轻机枪,还有崭新的马步枪——此前数次与东北军交手所缴获的大量精良装备,为这支孤军行动的部队提供了强大助力。后来在长征途中几番恶战,以少胜多,从国民党军那里又收缴了更多装备物资,特别在打掉胡宗南部的后方基地天水城后,配置进一步升级。

  当红25军到达陕北时,服装整齐,枪支弹药充足,还引起了红26军部分战士的误会。据曾为26军班长的海军上海基地原副司令员沈元军回忆:“25军刚到陕北,我们看到他们队伍穿得那么整齐,武器那么好,钱也多,用现洋买鸡蛋,买东西。当时有的人怀疑,是不是红军?是不是杨虎城派来的?不久打了劳山、榆林桥战役,打得漂亮,老百姓反映好,我们的看法也变了。这是一支真正的红军,很能打仗,我们和红25军比赛着打。榆林桥俘虏1000多敌人,我们的装备也换了。”

   610601跟红25军一起长征!长征路上的生死之战

  长征路上,蒋介石调动30多个团的优势兵力对其进行堵截、追击,红25军几乎每天都行走在死亡的边缘,经常与强敌打遭遇战。这支队伍军纪严明、机动迅速、战法灵活。进攻时突然、勇猛,防御时敢于和敌人白刃格斗,转移时迅速持久,使敌人追不上,堵不住……国民党军队虽然常常数倍乃至数十倍于红25军,却总是被各个击破。

  部队最高领导带头挥刀在一线冲杀,是这支部队中常见的现象,也是他们每次都能化险为夷一个重要原因。红25军未经雪山也未过草地,却是四支长征队伍中唯一牺牲了主要领导人的一支红军。  

红25军独树镇战斗纪念碑。图源:中国国防报

  独树镇战役:1934年11月26日 河南省方城县独树镇

  出发仅十天,部队越过许(昌)南(阳)公路时在独树镇遭到敌一个旅和一个骑兵团伏击,追兵两个旅也从后面围攻上来,红二十五军陷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这时,军政委吴焕先从通信员身上抽出一把大刀,振臂高呼:“共产党员跟我来!”在他率领下,指战员们奋不顾身冲上去与敌军展开白刃格斗,终于杀出一条血路。

  “走着走着,数不清的敌人一下子就冒出来了。紧要关头,军政委吴焕先抽出一把大刀第一个冲上去。军领导带头,大家都不要命了。就靠这么一股劲,从敌人虎口脱险……”曾任军部卫生员的老红军李天忠,忆及往事仍感惊心动魄。独树镇战斗,是红25军转战豫西南的一次决定性的战斗,也是红25军长征途中生死攸关的一仗。他们以2900多名官兵挫败敌数万步骑兵的前后夹击,堪称奇迹。此仗,红25军牺牲200余人。

图源543

徐海东(前右一)、程子华(后中)。图源:央广军事

  庾家河战斗:1934年12月10日 陕西丹凤县庾家河镇

  在红25军进入陕南的第三天,鄂豫皖省委在庾家河镇召开第十八次常委会议时,遇敌突袭。国民党军第60师3个团,从鸡头关方向奔袭而来,抢占了东山坳口有利地形,向红25军军部驻地发起进攻。红25军手枪团迅速进入前沿阵地阻击敌人,同时派人向军部报告。省委常委会立刻休会,军领导吴焕先、徐海东、程子华亲临一线,与战士们并肩作战。

  战斗异常激烈,从上午一直打到黄昏,反复冲杀20余次,终将敌人打垮。黄昏时分,国民党军狼狈地向卢氏方向退去。战斗中,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均身负重伤。军长程子华,被子弹打穿双手,动脉破裂、失血过多,昏迷两月有余;由于得不到及时的治疗,落下了终身的残疾。副军长徐海东被子弹击中头部,从左眼底下打入,从后颈穿出,抬下阵地第五天才苏醒,躺在担架上继续指挥全军。此战,红25军毙伤敌800余人,自己牺牲200余人。

红25军“军魂”吴焕先留下的最后影像。

  四坡村战斗:1935年8月21日 甘肃泾川县四坡村

  当红25军到达甘肃平凉以东地域时,遭到国民党军马鸿宾部第35师在泾川以西的设防阻拦,部队决定徒步涉水南渡汭河。8月21日,当全军在泾川县渡河时,由于河水猛涨,过河速度很慢,红军刚刚过了一半,从泾川城出动的国民党104旅208团趁机向红军后卫部队发起突袭。

  半渡受击,情况危急!正在河边组织渡河的吴焕先听到枪声,立即率领身边并非战斗部队的交通队和学兵连100余人一口气奔上四坡村塬顶,占领制高点,向敌人发起反击。敌人顿时乱了阵脚,仓皇收缩,徐海东指挥223团从正面发起冲锋,将敌全歼。不幸的是,身先士卒的吴焕先被子弹击中胸部牺牲。吴焕先是四路长征红军在作战中牺牲的职务最高的将领。在他牺牲后,徐海东改任红25军军长,程子华任政委。

   610601跟红25军一起长征!建立根据地,策应中央红军

鄂豫陕根据地示意图。图源:《红二十五军在隆德》

  红军长征是在国民党军重兵“围剿”下被迫进行的战略转移。转到哪里去,落脚点在哪儿,就成为长征路上各路红军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因此,红军在长征途中都尝试过建立根据地,都因敌人力量的强大、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我军战略目标的转变而先后放弃。长征途中建立的唯一一块根据地,是红25军建立的鄂豫陕根据地。

  由于没有电台,红25军出发伊始就和中央失去了联系,孤军奋战,途经大别山、桐柏山、伏牛山等地,一路战斗,一路选址,最终决定在鄂豫陕边界创建苏区。红25军进入陕西后,经过艰苦斗争,在军事上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对红25军发动的第一次“围剿”,先后攻占镇安、柞水、宁陕、佛坪、洛南等5座县城,在短短5个月内,初步建成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苏区人口近50万人,耕地面积90多万亩。1935年4月底,国民党军组织了30多个团的兵力,向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二次“围剿”。红25军依托新建立的根据地,采用“诱敌深入,先拖后打”的战略战术,不仅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的第二次“围剿”,更乘胜转入外线作战,兵峰直指西安。

红25军与陕甘红军在延川县永坪镇胜利会师。

  1935年7月,红25军在西安附近从国民党报纸上得悉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的北上动向。7月15日又接到交通员带来的几个月前的中央文件,确认了此消息。红25军立刻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以主力西征迎接中央。1935年8月,红25军进入甘肃境内,如同闪电一般出现在陇东高原,吸引和牵制了川陕甘边界的敌军,减轻了红一、红四方面军的压力,有力地配合了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北上”计划。1935年9月15日,红25军与陕甘红军在延川县永坪镇胜利会师,受到陕甘革命根据地党政军领导人和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红25军胜利完成了长征,成为先期到达陕北的第一支红军队伍。

  长征路上,红25军不差钱也不差枪,却独缺一部无线电台,吴焕先和徐海东曾说,歼敌两个师,不如缴获一部电台。但国民党的报纸却成了双方联通彼此动向的渠道。“蒋令五省各部队围剿陕北共匪”“陕北军事形势转变 刘子丹徐海东有合股势”......在哈达铺,毛泽东也通过报纸敏锐地判断出在陕北有相当大一片共产党领导的苏区,并有刘志丹和徐海东所率领的相当数量的红军。经研究,党中央作出重大决定:继续北上到陕北的革命根据地去!

  随后,红25军与陕北红26军、红27军组成红15军团,成功粉碎国民党军对陕甘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巩固和扩大了陕甘革命根据地,为党中央和中央红军把长征的落脚点放在陕北创造了条件,为党中央把革命的大本营放在西北奠定了基础!


  综合整理自:新华社、中国军网、央广军事、红色文化网、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河南日报、湖北日报、《红二十五军在隆德》等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