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陆域低空制权新变化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大陆军事      2025-02-11 16:20:32

  把握陆域低空制权新变化

  ■张 鹏 王 龙

  陆域低空制权紧贴地表空间,是陆战主动权的延伸与拓展,与传统制空权区别明显、特点迥异。深刻把握陆域低空制权新变化,是筹划组织低空攻防行动,夺取低空优势,保障陆上作战行动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

  控制空间的分散性。低空制权在空间上表现为一种相对独立、分散的战术级空间制权。传统制空权侧重于中高空,战场空间广域一体,整体性、连续性强。低空战场紧贴陆地,是陆战场空间的延续,低空特别是超低空空域受地形地物影响大,易形成割裂、封闭、分散的低空区域。同时,低空制权与地面主要力量部署位置、主要作战行动区域、重要目标位置密切相关,形成了聚焦中心、相对分散的低空用空需求。未来作战,应着力提升作战装备低空制空能力,发展空地耦合的小型化智能化跨域制空系统,结合地形环境特点,按照整体分散、局部集中的原则,紧紧围绕主要力量、行动及重要目标邻近空域严密组织低空制空行动,以相对分散的独立作战行动夺取战场低空制权。

  控空时间的阶段性。从时间维度来看,低空制权是一种有限时长的阶段性空间控制权。传统制空权一旦夺取,通常形成全局性优势,控空时间将贯穿全程、长期存在。低空战场以低慢小飞行器为主,依托地面发射平台或小型场地即可起降,使用层级较低、配置分散、运用灵活、体积小易隐蔽;便携式防空导弹等低空防空装备能够隐蔽部署、快速反应、灵活行动。未来作战,应着眼低空制权阶段性特点,提前筹划作战行动,临机调整力量部署,动态塑造有利态势,夺取重要时间节点、时间段的低空制权,确保低空安全。

  夺控行动的从属性。低空制权本质上是一种从属于陆域行动的伴随性、保障性制空权。夺取低空制权行动通常以地面行动安全与需求为出发点,服从、服务于地面作战需要,随同陆上作战行动展开,为陆上作战力量、作战行动、重要目标建立低空安全屏障。未来作战,夺取低空制权应着眼地面作战部署等需要,一体筹划地面作战与低空制权夺控行动,统一协调使用制空力量,加强低空作战行动与地面作战行动协同,以积极的低空交战或伴随性制空行动为机降作战、地面作战创造有利条件。

  制权效果的主导性。低空制权是一种影响陆战行动进程甚至直接决定陆战行动胜负的制权。当前,主要军事强国的陆战装备体系、力量结构、作战能力等,都呈现出低空立体化、智能无人化、跨域组合化趋势,作战重心不断向低空超低空位移,低空制权得失将直接影响陆上作战行动的机动权、自由权,甚至主导未来陆上作战的发展。未来作战,应加强对低空战场的侦察监控,充分发挥各型低空武器装备、地面防空体系的作战优势,积极组织夺空、制空、控空行动,利用低空战场高度、机动优势,实现以高制低、以快制慢。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