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改过才能常进步
■张 航
●党员干部要有“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的态度,正确对待工作中出现的过错和过失,不讳疾忌医、不遮遮掩掩
古人云:“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意思是说一个人若是一日不能反省自己的过失,一日就会沉浸在自以为是的状态中;如果每天都无过可改,就无法取得进步。知过改过不容易,但却是每个人提升自我、成长进步的有效途径。广大党员干部应认真学习和发扬古人的这种“日日知非、日日改过”的品行和精神,在知过改过中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要正确看待过失。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无论什么时候,问题总是客观存在的,一个人只要在干工作,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那样的过失,关键在于怎么看待,是争功诿过、得过且过,还是坦诚面对、承认错误,结果大不一样。前者往往会在同一个问题上反复出纰漏,后者则会在知过改过中不断进步,能力素质的差距也会一天天拉开。因此,党员干部要有“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的态度,正确对待工作中出现的过错和过失,不讳疾忌医、不遮遮掩掩。
要经常自我反省。古代先贤十分注重经常反思反省自身不足、缺点和过失。我们熟知的“吾日三省吾身”“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说的都是要经常自我反省哪些地方做的不对,还有哪里可以改进和完善。实践也反复证明,一个人只有经常反省自身不足,才能不断校正自己、提高自己。因此,广大党员干部须秉持“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态度,每完成一件工作、一项任务,都要及时进行“复盘”,认真查找自身思想上的小偏差、决策中的小失误、工作中的小缺点,坚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如此才能有效避免小问题演变为大问题、小管涌发展为大决堤。
要深入整改提高。发现问题、认识不足只是起点,解决问题、不断进步才是目的。广大党员干部在工作生活中发现自身存在差距不足后,能立即改正的要马上采取行动整改到位,一时半刻整改不了的,也要制订改进措施,一点一滴地持续努力进行整改。当然,我们提倡不怕出现过失,勇于改正过失,但也要尽可能地减少出现过失。要善于把失误失败的教训转化为锤炼心性、提高能力的有利契机,真正做到“吃一堑长一智”“打一仗进一步”,不断提高自身能力素质,这样才能让工作失误越来越少,完成好组织赋予的各项工作任务。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