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的思念
■张明刚
记忆中,故乡在清明前后,淅淅沥沥的小雨总是下个不停。雨滴敲打窗棂,像是人们缅怀逝者时落下的泪水。今年清明前夕,故乡的细雨依旧,我的思念在这雨幕中愈发浓烈。已故的亲人、牺牲的战友,不断浮现在我的脑海。
小时候,每到清明节这天,父亲会早早把我们姐弟叫醒,母亲则忙着准备祭祀用的物品。一家人穿上素净的衣服,迎着晨光,向先人的安息之地走去。乡间小路在春雨的滋润下变得松软。我跟在父母身后,一路上充满好奇。地里的油菜花,在霏霏细雨中随风摇曳,散发出田园的清香,混合着泥土气息,形成了乡村春天独有的味道。
到了墓园,父母神情庄重肃穆,我也安静下来。一家人共同清理杂草,然后一锹一锹取来新土,覆盖在坟上。这时,母亲取出祭品,整齐摆放,口中说着对亲人的思念……年幼的我并不完全理解这样做的意义,但这些场景我仍清晰地记着。
回家的路上,父亲会讲述爷爷奶奶在战争年代的故事。那些平凡又真实的故事,在父亲的娓娓讲述中,变得生动起来。我第一次对“思念”有了切身的感受。母亲则拉着我的手,叮嘱我要好好学习,将来做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父母故去后,每逢清明,我总渴望回到故乡,站在父母的坟前,诉说对他们的思念。可是,多年的军旅生涯里,清明回家扫墓的次数却并不多,扫墓的心愿很多时候只能深藏在心底。夜深人静时,我耳畔时常响起母亲的叮咛。
多年前,我参加了边境作战。在那炮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我和战友经历了生死考验。
在一个秋日的清晨,副连长带领一支小分队巡逻时,与敌人打了一场遭遇战。战斗中,一颗手榴弹被敌人扔过来,滚落在副连长和战友中间。副连长高喊着“卧倒”,纵身跃起,试图将手榴弹踢开。然而,手榴弹爆炸了……傍晚,我和两名战友含泪为他整理遗容。他的遗体火化后,在骨灰里发现了许多弹片。每当夜深人静,回忆起他朴实的面容、战场上英勇的壮举,我便被思念的波涛淹没。
我上前线后结识的第一位“猫耳洞人”,是白族战士阿龙。见我初来乍到,他笑着赠我一条红腰带。他说,红腰带象征着吉祥,是他们的护身符。因战事频繁,此后我们少有机会见面。直到我所在部队将要离开时,我去向他告别,却听到他几天前已经牺牲的消息。我默默走到阿龙墓前,为他献上红腰带和一束白色山花。
窗外细雨连绵,让我想起了许多人,想起了母亲的叮嘱。
清明的雨是思念的雨。它让我在忙碌的生活中,稍作停留,礼敬逝者。回望过去,才更能体悟生命的意义。在父母的坟前,我追念家庭的温暖;思念烈士,让我更加坚定报国的决心。
清明的雨是希望的雨。它让我在缅怀逝者的同时,更加珍惜现在,快步奔向未来。无论前方道路多么坎坷,我怀揣着对已故亲人战友的怀念,在无形中增添了一份力量。
杏花烟雨年复一年,思念化作春泥,铭记长成青山。山岗上的一座座墓前总有新土培着旧土。生命虽有尽头,但思念永不断绝。
作者:张明刚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