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台架梯登新高
■刘维姣 金雅兰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作为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文职人员代表,来自联勤保障部队的高锐建议,进一步激发文职人员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增强实干奋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她的建议引发文职人员的广泛共鸣。用足用好政策,立起鲜明导向、拓宽发展空间、注重人文关怀,必将进一步激发文职人员扎根军营沃土成长成才的动力,努力为打好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攻坚战贡献力量。
制度体系是人才建设发展之基。2018年,全军首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文职人员,一条探索走开面向社会延揽优秀人才的新路呈现在大家眼前。近年来,我军先后两次修订《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条例》,印发施行了《军队文职人员待遇保障暂行规定》,以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进一步顺畅文职人员职业发展路径,增强文职人员制度的社会吸引力和认可度,为胸怀理想、立志建功军营的优秀人才搭建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对政策学不全、悟不透,执行时难免会用不足、用不好。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单位对文职人员存在关键岗位不放心用、重大演训任务不敢用、非战争军事行动不会用等问题;也有的文职人员把自己等同于在部队工作的地方人员,认为备战打仗与自己关系不大。这些现象和问题,都迫切要求我们学透政策、用好政策,搭台架梯,助力文职人员在强军之路上再登新高。
用好政策,要突出政治合格这个第一标准。政治上不可靠,本事越大危害越大。降低政治标准,必定为日后的工作埋下隐患。文职人员职业发展与军人有所不同,但在政治要求上始终是同一标准。用人单位应当加强文职人员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引导文职人员积极投身强军兴军实践。在个人进步事项上,条件设置凸显政治要求,考察识别突出政治素质,审核把关强调政治纪律,始终擦亮这一新型人才方阵的忠诚底色。
“不要把人才当作一个水库来看守,而应该把人才当成一条河流来管理;不要期待它不流动,而应该设法管理它的流速和流向。”用好政策,应注重完善培养体系,确保人才得到最佳配置、发挥最大效能。要注重构建人才梯队,既放手让骨干人才担当重任,也敢于让后备人才亮相攻坚,还要勇于让有潜力的苗子在历练中尽快成长。要着眼长远,通过定向培养与定位使用相结合、岗位锻炼与送学深造相结合、用其所长与补其所短相结合等方式,不断提高队伍建设职业化、正规化水平,使文职人员职业发展更趋稳定,成长阶梯更加明晰,干事创业平台和发展空间不断拓展。
“优才优待、优绩优奖”的激励导向,是文职人员政策制度的一大亮点。例如,火箭军工程大学出台一系列措施激励文职人员稳心尽责,一名文职人员虽然到教研室工作时间不长,但能力素质突出,学校为其成长成才架桥铺路,这名文职人员当年便取得佳绩,并荣立个人三等功。联勤保障部队某部放手把文职人员推上前台担当重任,近年来,已有10余名文职人员通过层层选拔担任科室主任、副主任。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实践中,各单位要切实立起有为者有位、优秀者优先的良好导向。建立完善鼓励创新、包容失败的扶持机制,提供与文职人员地位作用相称的待遇保障,让文职人员专心致志在战斗力建设中大展拳脚、在科技创新中大胆探索,不断汇聚文职人员矢志强军、服务打赢的强大力量。
巧借东风好行船,搭台架梯登新高。文职人员队伍因服务备战打仗而生,在改革强军中壮大,最大程度发挥政策优势,精准贯彻落实政策要求,文职人员力量运用的舞台必将更加广阔,服务打赢之路必然越走越宽广。
作者:刘维姣 金雅兰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