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以新质生产力引领新质战斗力发展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大陆军事      2025-04-27 15:03:37

  以新质生产力引领新质战斗力发展

  ■梁曦月 曹文涛

  习主席深刻指出,要抓住我国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机遇,创新战斗力建设和运用模式,健全先进技术敏捷响应和快速转化机制,加快发展新质战斗力。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军事革命迅猛发展,新质生产力正成为重塑战争形态、重构作战体系、重组指挥要素的关键变量,亟需抢抓机遇、创新模式、健全机制,加快新质生产力向新质战斗力融合转化,构建战斗力跃升新范式。

  把准战建统筹新基点。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战斗力则是新质生产力在军事领域的体现,源自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突破,是战斗力构成要素改变所产生的先进战斗力。加快发展新质战斗力,促进科技成果加速向战斗力转化,应把准融合转化发力点,抓实战建两端统筹。一是强化胜战导向。坚持以战领建、战建一致,促进能源技术、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科技等颠覆性技术集群化应用,确保各类技术资源向战聚焦、为战落实,推动战斗力生成从要素叠加向系统涌现跃迁。如量子通信技术能够使战场信息传输更加安全,为全域联合作战提供顺畅可靠链路支撑;脑机接口技术实现了神经信号与装备系统智能耦合,应用在作战中可提升人机协同能力。二是强化战建联动。聚焦数据、算法等战斗力生成关键要素,密切战与建的联合挖潜,实现战建互促、双向发力。可将数据作为新型战略资源,通过建立“战场元宇宙”,整合卫星遥感等各类数据,实现作战力量一体编成和智能调配;将算法作为新型生产工具,全面推进其在指挥信息系统和作战行动筹划控制中的赋能运用,大力提升指挥效率和一体化作战合力。三是强化供给增效。充分发挥作战需求牵引作用,增强精密制造、智能装备等技术赋能的精准度和实效性,大幅提高产业技术对装备研制的供给效益。如芯片技术的发展,可大幅提升雷达分辨率,实现对隐身目标精准识别与高速信号处理,显著增强战场态势感知能力和电子对抗效率;以机器人技术为支撑的智能工厂等,可实现精密部件加工、弹药装配的数字化、全自动、无人化,降低人工操作误差率。

  创新体系运用新模式。创新发展新质战斗力,要站在战争和科技前沿,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利用先进技术赋能联合作战体系全系统、全链路、全要素,构建“技术主导、系统集成、动态演进”的战斗力体系。一是力量编组突出“以智赋能”。依托无人集群、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自主决策的智能作战单元,形成人机协同、智能主导的作战模式。最新局部战争实践中,无人机、无人车、自动火炮等被大量运用于战场,适应多种作战场景,实现了从侦察到打击的无缝切换;人工智能被用于分析战场数据,优化目标选择和火力分配,大幅提升了作战效率。适应未来作战需求,应加速推进无人化、智能化作战力量迭代,通过开发多域协同的无人集群系统,实现无人机、无人车、无人潜航器的跨域编组。二是能力集成突出“全域联动”。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先进技术,‌整合战略预警、情报处理、火力打击等模块,加速作战云平台建设,形成快速响应的数据共享链路。例如,在指挥决策系统中嵌入人工智能边缘计算节点,可实现海量战场数据毫秒级处理,将指挥决策周期从分钟级压缩至分秒级;通过实时处理回传数据,依托机器深度学习算法,可动态生成不同作战方案,供指挥员决策参考‌。三是体系验证突出“虚实结合”。加强实战环境下体系训练和联合训练,运用数字孪生技术构建战场平行仿真系统,实时映射并推演兵力部署与电磁频谱争夺态势,形成覆盖物理域、信息域等全域的决策预判模型;运用脑机接口技术,可‌将单兵感知范围从传统光学视野拓展至电磁频谱等无形空间,实现虚实空间的深度融合‌。

  健全技术转化新机制。技术转化效率直接影响新质战斗力生成速度,应加快构建“需求牵引—技术孵化—实战验证”的闭环生态‌,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路径。一是建立军民协同转化体系。鼓励军民两用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交流,依托国家实验室等设立技术转化中心,形成“军地联合论证、成果双向流动”机制,实现军事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同步提升。如通过与军地高校联合组建产业技术协同创新项目,推动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等技术成果转化。二是完善技术预研储备机制。设立未来作战技术实验室,对颠覆性技术进行战略预研,加速技术迭代升级。三是优化技术转化配套保障。打通从实验室到战场、从技术理论到作战实践的“最后一公里”,构建覆盖知识产权保护、标准互认、测试评估等环节的配套制度,推动技术成果全方位转化应用,最大限度提升对战斗力的贡献率。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