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精准把控训练负荷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大陆军事      2025-04-27 16:38:58

  精准把控训练负荷

  ■姜士龙 张 鸿

  训练负荷是影响官兵体能训练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训练负荷过大,容易造成过度疲劳,甚至出现训练伤,训练负荷过小,则不能取得显著效果。

  训练负荷是由训练强度、训练时间和训练频次共同构成的,分为正向负荷、负向负荷和持平负荷。

  正向负荷是一种增长型负荷,按照超量恢复原理,只有超过原有身体承受能力的负荷,才能对身体产生刺激。当刺激适当且身体适应良好时,身体能够实现超量恢复,从而提升体能素质。

  负向负荷是一种减少型负荷,训练量下降,导致一段时间之后耐力和体能逐渐退步。负向负荷并非都不好,考核比武前的减量训练和考核比武后的恢复训练,都可以是负向负荷,这是为了让身体有足够时间恢复并且补充能量,缓解之前训练带来的疲劳。

  持平负荷是指在一段时间内保持训练水平不变,这段时间内官兵只需要保持体能素质不下降即可。

  科学训练的核心原则之一是循序渐进。想要做到这一点,官兵需要规划好训练计划和训练负荷。

  首先,要了解自己适宜的训练强度区间。衡量训练强度的方式,一般来说有心率、配速、功率等。这几种强度定义方法的适用场景各不相同。跑步训练时可以用配速定义强度;功能性训练时用心率或是功率更全面;如果天气炎热,使用心率来定义强度更加安全。

  其次,把握好训练时间。在相同强度下,训练时间越长,身体需要消耗的能量越多,训练对身体的刺激就越明显,体能训练后恢复的时间也就越长。所以,要根据自身体能状况和训练目标选择合适的训练时长。通过延长训练时间,可以逐渐增大体能训练对身体的刺激,从而提升体能素质。

  最后,控制训练频次。增加每周训练次数能提升累计负荷,例如从每周3次力量训练增至4次,或每周增加1次专项技术练习。需要注意的是,不同肌群的训练应有48小时恢复期,官兵在进行体能训练时不能急于求成,避免过度疲劳引发训练伤。

  要特别注意,在调整训练负荷时,训练强度、训练频次和训练时间三者不能同时增加。因为三者中任何一个因素变化都会增加运动对身体的刺激,若三者一起增加容易出现运动过量。推荐按照训练时间、训练频次和训练强度的顺序增加,根据身体状态进行动态调整。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