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永远寄不出的信
■刘 旭 柳思羽 本报特约通讯员 吕善强
佑宝在玩战机模型。吕善强摄
“爸爸,我想你了,早点回来!”“五一”前夕,福建省厦门市8岁小朋友佑宝再次拿起笔,向爸爸诉说心中思念。每当想爸爸时,佑宝就会拿起笔写信。可佑宝还不知道,一封封饱含他和妈妈林红艳思念的信,永远都寄不出去,因为他的英雄爸爸张浩,再也回不来了。
2017年初,34岁的张浩与战友驾机执行任务,飞机突发故障。紧急关头,两人果断操纵飞机避开居民区,错过最佳自救时机壮烈牺牲。
张浩牺牲不久,妻子林红艳平安生下两人爱情的结晶。怀孕时,林红艳爱吃柚子。当时,张浩打趣道:“不如孩子出生后就叫柚子吧!”如今物是人非,想起昔日约定,林红艳决定把“柚”改成护佑的“佑”,愿丈夫在天之灵护佑孩子长大。
佑宝一天天长大,看到身边小朋友都有爸爸陪伴,他不止一次地问:“我爸爸去哪了?他怎么还不回来?”每次看到孩子充满期待的眼神,林红艳心如刀绞。
没有人比她更懂得失去父亲的感受。其实,林红艳小时候也问过同样的问题。林红艳的父亲是一名转业军人,一年春节慰问遭遇车祸,因公殉职。年幼的林红艳常常问妈妈:“爸爸去哪了,爸爸什么时候回来?”想到一家两代人面临同样的命运,林红艳决定用善意的谎言来保护孩子,“爸爸在北京执行任务,很重要的任务,等他执行完任务,就回来了!”
这样等着盼着,长大的佑宝不再追问妈妈,而是跟着老师做一张张贺卡,让妈妈收好“寄给”远方的爸爸。
佑宝一天天长大,林红艳发现他的身上渐渐有了丈夫的影子——人很直率,话不多,总是默默地关心身边人。看到妈妈咳嗽,会主动递上一杯水;看到外婆睡着了,就悄悄帮外婆盖上被子……张浩也是这样,总是默默地温暖着身边人。喜欢坐地铁的佑宝时常对妈妈说,长大了要当一名工程师,设计制造高速列车。林红艳知道,佑宝想的是,有了高速列车,他就可以更快地去北京看望爸爸。
今年清明节,佑宝看到一条纪念英烈的视频,低下头小声嘟囔着说:“我知道,爸爸不会回来了!”就在林红艳忍不住准备告诉佑宝真相时,他突然站起身笑着对妈妈说:“我约了小伙伴出去玩。”说罢,一溜烟地跑出家门。望着佑宝飞奔的背影,林红艳顿时泪如雨下——其实佑宝心里什么都懂,只是在用自己的方式保护妈妈。
时至今日,林红艳一直珍藏着那些寄不出去的信与贺卡,因为它们不仅承载着佑宝对爸爸的思念,更是自己的寄托。也许有一天,林红艳会告诉佑宝有关他爸爸的英雄事迹,让他以爸爸为榜样,成为一名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