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战区空军雷达某旅提升考核“含战量”——
短板弱项成为“必考题”
■贾胤昌 黄俊鹏 吕 强
近日,东部战区空军雷达某旅一季度专业训练考核拉开帷幕。伴随一阵急促的警铃声,某雷达站操纵班班长杨天赐带领班组成员快速奔向战位,对指定空域展开搜索。
作为该站的训练尖子,杨天赐的专业技术、心理素质都比较过硬,但是面对考核,他心里还是有点忐忑。
指挥室内,数条指令连续下达。方舱内,荧屏闪烁,键盘声不绝于耳。“雷达遭受干扰!”面对特情,他们屏气凝神,采取多种手段灵活应对。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通信线路中断”“发现不明信号回波”“飞机高度异常”……面对考核组的频频发难,各战位官兵沉着冷静,紧密协同配合,在短短几分钟内完成数十项操作。直到听到考官报出“成绩优秀”,杨天赐才长舒一口气。
其实,在这次考核中,不少训练尖子心里都有些没底。笔者了解到,以往该旅组织专业训练考核,往往会提前划定范围。官兵认真准备后,处理起来常常得心应手。针对个别同志经常在考核中得高分,但值班时存在临机处置能力偏弱的问题,该旅在考核中不再提前下发“题库”,而是根据部队战训任务中暴露的短板弱项,有针对性地设置险难课目。
考核“含战量”提升了,收获也更多了。以往考核中,某雷达站一级上士赵亚涛非常重视研究“题库”,开展针对性训练,常常能取得较好成绩。
在上一轮考核中,赵亚涛和班组成员进入战位后,按照抽取的模拟想定,很快完成操作。正当他以为考核即将结束时,几个陌生“敌情”突然接连出现,让他和战友们一时乱了阵脚。
看着勉强及格的成绩,赵亚涛深受触动,考核后抓紧复盘检讨。随后,他围绕现实保障中可能出现的情况,特别是那些之前“题库”里没有的特情,扎实开展预想预判和针对性强训,将一些动作练成了“肌肉记忆”。本次考核中,赵亚涛和班组成员面对陌生特情,见招拆招,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据了解,在新的考核模式下,该旅各专业的成绩较往年有所下降,但是整体处置能力得到提升。赵亚涛说:“平时多在紧贴实战的危局险局中练实招、闯新路,战时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特情。”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