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恩情,我一辈子也报答不完”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军史钩沉      2025-07-02 11:30:05

  从烽火硝烟中走来,经历战役战斗百余次,离休干部张步侠深情述说——

  “党的恩情,我一辈子也报答不完”

  ■李 帅 常志彬  

张步侠与妻子穿军装照片。

张步侠(右二)与爱心志愿者在一起。

张步侠(左)看樊琴姐弟的感谢信。

张步侠在烈士陵园祭扫牺牲战友。

张步侠获得的部分奖章和纪念章等。

  “七一”前夕,在四川省资阳市一处军休所内,离休干部张步侠换上整洁的旧军装。原来,这天是他和资阳军分区机关的党员约定一起过组织生活的日子。

  今年96岁的张步侠,曾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经历战役战斗百余次,多次荣立战功。转业到地方工作及离休后,他始终保持军人本色,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

  “没有党,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这辈子听党的话、跟着党走,是我做出最坚定最无悔的选择。”张步侠的左胸前佩戴着党员徽章和独立自由奖章、解放奖章、独立功勋荣誉章、“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这是英勇奋战的历史见证,也是他一生前行的轨迹。

  峥嵘岁月,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1929年7月,张步侠出生在安徽泗县的一个贫苦农家。幼年时,家里因生活所迫,他的5个姐姐都被卖作童养媳。日寇入侵后,把这片土地变成了人间炼狱。

  “日本侵略者到处烧杀抢夺,民不聊生。”回忆起自己9岁那年的经历,张步侠仍难掩心中的愤慨,“一次,我在县城的小广场上看到,日本鬼子就像疯狗一样,接连用刺刀刺死几名乡亲……”

  1940年春,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来到泗县一带,创建抗日根据地。共产党像一道撕破沉沉暗夜的曙光,让当地人民看到了光明和希望。张步侠随即加入边区政府的儿童团,还当上儿童团团长。站岗放哨时,他和小伙伴们发现日本鬼子和伪军来了,就立即报告给边区政府和游击队。有时,张步侠还悄悄摸到十几里外的日军据点附近打探消息。

  新四军不仅与日寇浴血战斗,还帮助群众恢复生产,不断接济断炊的群众。张步侠11岁时,扛着一支几乎与自己齐高的红缨枪,报名加入新四军。

  因为年龄小,张步侠起初被编入新四军拂晓剧团。在炮火硝烟中,他和剧团战友们用歌声为前线官兵鼓舞士气。

  一次,张步侠随剧团在前线演出时,敌人的炮弹突然呼啸而至。千钧一发之际,一名抬担架的中年大叔,猛地将张步侠扑在身下。他的衣襟瞬间被喷流的鲜血浸透。当时,被炸得血肉模糊的中年大叔,拼尽最后力气说:“小同志,没伤着你就好……”

  同样令张步侠感动的是,每当剧团休整时,老兵会把自己的粮食分给他一些,怕他吃不饱;长途行军中,总有党员默默帮他扛起背包和枪支……这些以生命和肩膀传递的温度,坚定了张步侠一生跟党走的决心。

  1941年,张步侠在抗日根据地边区政府当通信员。一天,他奉命给游击队送信,途中被敌人发现。见情况不妙,他转身就跑。敌人边追边开枪,有一发子弹打中他的臀部。他不顾伤痛,机勇地与敌人周旋,最终利用熟悉的地形躲过敌人追击,完成送信任务。

  14岁那年,张步侠终于如愿进入战斗连队,但随之而来的,是更加残酷的战火考验。

  一次,为躲避敌人扫荡,张步侠随连队撤退至洪泽湖边上的芦苇荡。他和战友头顶芦苇,在刺骨的湖水中坚持了7天7夜,饿了就抓小虾、刨芦根充饥。日军不时向芦苇荡扫射、投掷手榴弹。期间,张步侠的左大腿被弹片贯穿。

  在解放战争时期的战斗中,张步侠的右耳和头部分别负伤,造成右耳失聪,现在仍有弹片留在颅骨内,无法取出。

  至今,张步侠依然清晰地记着那个生命中重要的时刻。1946年,在解放战争的硝烟中,张步侠光荣入党。在庄重的入党仪式上,这位从枪林弹雨中走过来的老兵,激动地说:“跟着共产党,就能打胜仗。”

  转业地方,以模范作用带动基层发展

  革命战争年代枪林弹雨的洗礼,给张步侠带来一身伤病。1963年,他不得不告别了挚爱的军营,转业到四川省资阳县政府工作。

  当得知资阳县城关镇因党员人数少,很多工作无法正常开展时,他主动请缨:“我是党员,我去。”随后,他被任命为城关镇党委书记,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

  当时,城关镇共有7个居民区,人员分散,情况复杂。特别是党员数量少,基层党组织不健全,导致管理松散,矛盾问题突出:邻里纠纷不断,居民区内的道路更是坑洼不平,垃圾满地、污水横流。

  “要想改变居民区环境,就要从改变思想观念抓起。”鉴于此,张步侠时常揣着党章,提着小马扎走街串巷,深入田间地头,与群众面对面交流。他一边听取群众的诉求和意见,一边为群众讲述战友牺牲前的托付,讲述洪泽湖芦苇荡里冰冷刺骨的坚守,讲述民工用血肉之躯为自己挡下炮弹的恩情……他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把党史军史、党的方针政策、法规制度以及和谐邻里关系讲得有声有色,就像“说书先生”一样把一些大道理通过大白话大实话,深深印刻在居民群众的“脑窝窝”里。

  但光靠宣讲还不够,张步侠明白,要让居民群众真正信任党、追随党,就得解决实际问题:他看到贫困老人生活艰难,就自掏腰包,送去米面油和御寒物资;看到邻里之间有矛盾,就主动上门调解,及时消除误会。

  20世纪90年代初,居民老余曾干过早餐摊、送过牛奶、做过汤锅店,可由于不善经营,日子过得仍是紧巴巴的,便有些心灰意冷。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听到张步侠讲战场上绝境逢生的故事,如春风一般吹散了他心头的阴霾。

  不久后,老余重整旗鼓,开起一家粗粮庄。靠着诚信和从张步侠那里学来的韧劲,小店生意渐渐红火起来。到目前,小店已成为街坊邻里信赖的“老字号”。

  在张步侠带动下,先后有80余名优秀群众被发展为党员,建立7个居委会党支部。居民区更是面貌一新:道路平整了,环境更加整洁了,待业青年纷纷找到工作,居民生活也逐步得到改善……

  同时,张步侠还开展爱心帮扶活动。九曲河社区6位八旬贫困老人,每逢节日必收到他送来的米面油和御寒棉被;安徽老家泗县瓦房镇后行村3户贫困乡亲,收到他寄去的7000元;附近幼儿园设施简陋,他默默送去3000元活动经费……

  更令大家称道的是,张步侠将自己早年购置的1间80多平方米和1间40多平方米的门市房,无偿赠送给城关镇大北街道管委会,用作办公场所和公益场地。“小时候食不果腹,是党养育了我。如今日子好了,绝不能忘记党给予我的帮助。”他深情地说,“党的恩情,我一辈子也报答不完!”

  朴素的感激之情,化作源源不断的行动力。担任城关镇党委书记以来,张步侠年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他所在的城关镇党委连年被评为“先进党组织”。

  发挥余热,讲好红色故事激励后来人

  每逢节假日,张步侠家都特别热闹,前来拜访的有部队官兵,有企业员工,也有中小学师生。大家都喜欢听他讲战斗故事,他也喜欢听年轻人畅谈国家发展和国防建设领域的新鲜事和新成就。

  “我想和年轻人聊聊天儿。”张步侠说,和许多过来人一样,他总会想方设法把红色故事讲给下一代,把红色火炬传给下一代,仿佛这是天然的使命。

  “那段苦难岁月仿佛就在眼前,我想用这些亲身经历告诉年轻人,什么是信仰的力量,什么是战友的生死情谊,什么是人民对我们子弟兵如山似海的恩情!”退休后的几十年间,他走上资阳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大中小学的讲台,讲红色故事、普及国防知识、解读党的富民政策,并长期担任雁江一小、二小、三小、一中、二中等学校的校外辅导员和驻军部队的“编外指导员”。

  一次偶然的校园宣讲,张步侠得知雁江区保和镇樊琴和樊宇姐弟的困境:父亲意外身亡,母亲常年卧病在床,家庭风雨飘摇,学业难以为继。为此,他专程来到樊琴姐弟家中,用自己年幼时的苦难经历,鼓舞他们直面人生坎坷,并拿出8000元,对樊琴姐弟说,“放心吧,以后你们俩的学费,全部由我负责。”

  打那之后,张步侠的生命里多了两个没有血缘却仿若至亲的亲人。多年来他累计资助6万余元,托举起两个孩子的人生梦想。时隔多年,樊琴姐弟从未忘记这段艰难岁月,在写给张爷爷的信中,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我深知,当年能安心读书,是因为有您在背后默默支持。这份恩情,我会永远珍藏在心底。如今生活美满,往后的日子永远会以您为人生的榜样,坚守善良与责任……”

  大家喜欢听张步侠讲课,因为他的宣讲从不是空洞的说教。有一年,某部战士小陶因在年底评功评奖中没有如愿以偿,一度情绪低落。得知情况后,张步侠找到小陶说:“这点挫折算什么。”随后,他掀起了自己的衣服,为小陶讲起身上每块伤疤的故事。小陶羞愧地低下了头。第二年年末,小陶因工作表现突出荣立三等功。他利用外出时机,带着军功章专程来到军休所向张步侠报喜。张步侠抚摸着那枚崭新的军功章,笑得像个孩子似的,那份荣誉也是对他的奖励。

  一句承诺,一生作答。离休至今,张步侠累计宣讲上千场,听众逾5万人次。他每次宣讲结束时,面对台下热烈的掌声和年轻一代眼中闪烁的敬意,常常热泪盈眶。特别是当听到人们由衷感慨“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革命精神永放光芒”时,他感到所有的疲惫都化作了喜悦。

  这些年来,张步侠先后被评为四川好人、四川省道德模范、四川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资阳好人、“感动资阳”人物等。2024年7月,他被表彰为“全国模范退役军人”。面对荣誉,他深情地说:“时至今日,党都没有忘记我这个老兵,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我温暖得很,知足得很。”

  凉风裹挟着盛夏的草木香飘进窗棂,夕阳的金辉正为街道镀上一层温暖的轮廓。挥手告别迈着整齐步伐离去的官兵,张步侠的目光投向案头。那是一本最新修订的党章,翻开的那页正是入党誓词,划着粗线的字符在渐暗的天光里愈发清晰,如同他眼中始终从未熄灭的火光。

  本版照片由常志彬提供

  版式设计:王秋爽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中国国防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