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一直守护那抹红”
——记安徽省太湖县刘畈乡退役老兵、义务讲解员潘新民
■董笑然 洪尚文
仲夏的清晨,大别山深处的一处村落静谧深幽。伴随着“吱呀”声,安徽省太湖县刘邓大军刘家畈会议旧址的朱漆大门慢慢开启。62岁的退役老兵、文物保护员、义务讲解员潘新民穿戴整齐,步入展厅,准备开始一天的讲解工作。
1947年11月,刘伯承、邓小平在胡氏新祠(现刘邓大军刘家畈会议旧址)召集三纵队旅以上干部、皖西工委和皖西人民自卫军支队长以上干部召开“刘家畈会议”。
出生在大别山革命老区的潘新民,从小对家乡的红色故事耳濡目染。1981年,潘新民入伍到原第二炮兵某部,对党史军史的兴趣更浓了。1985年退伍转业后,他利用闲暇时间阅读了大量党史军史书籍。平日里,身边的亲友是潘新民最忠实的听众。他们常常说:“老潘肚里装着半部党史军史哩!”潘新民听了这话便憨憨一笑,讲得更起劲了。令他没想到的是,自己的这点兴趣爱好后来派上了大用场。
2007年,刘邓大军刘家畈会议旧址被确定为“安徽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根据新出台的文物保护有关条例规定,该旧址需配备一名文物保护员,由县文旅局组织统一招考。那时,经周围人推荐,刘畈乡领导注意到了潘新民:“老潘,刘邓大军刘家畈会议旧址需要一个既懂红色历史、又踏实可靠的文物保护员,我们都觉得你符合条件,你要不去试试?”听了这番话,潘新民跃跃欲试。后来,他参加了招考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从此,作为一名兼职文物保护员,潘新民接过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然而,推开刘邓大军刘家畈会议旧址斑驳的木门时,潘新民的心凉了半截——空荡荡的展厅里,仅悬挂着几幅图片和几块展板。革命文物缺乏、史料内容不完善、展厅条件简陋……一项项列出这些现实问题后,一个声音在潘新民脑海中不停回荡:“不能让革命记忆在这里沉寂。”
“我虽然对当地的红色历史比较了解,但细节方面掌握得不够准确,且在文物保护和红色场馆建设领域是个‘门外汉’。”潘新民介绍,他先是在网上查阅相关资料,同时向市内有经验的文物保护员“取经”,了解文物保护知识。为抢救式挖掘红色记忆、掌握第一手史料,潘新民翻遍了《中共太湖县地方史》《解放战争时期太湖县党史资料汇编》等,搜寻有关红色历史资料。经多方打听,潘新民找到了几位刘邓大军在刘家畈休整期间的见证人。
在栗树村,95岁的刘奶奶拉着他的手回忆:“那天家里来了3位解放军,都睡在稻草铺上。有个解放军摸着我孙子的头说‘娃儿要上学啊’,临走前塞给孩子一个饼子和一个皮蛋子(松花蛋)……”“我给刘邓大军带过路。”90岁的赵老伯说,“夜里,战士们自己睡在冰凉的地上,却让我们睡门板。我饿了,他们还盛了一碗油炒饭给我吃……”就这样,潘新民将亲历者们口述的内容一一记录下来,整理成数千字的口述史料,逐渐还原了当年解放军密切联系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的细节。
与此同时,潘新民开始着手收集革命文物。起初,对于革命文物有哪些、从何处获得,他一头雾水。但作为老兵的他,骨子里有一股闯劲和韧劲。他在走访时顺带着发放革命文物征集公告,不放过任何线索。桌子、枪支、大刀……听说老乡家里有红色物件,潘新民撂下电话,立马骑着三轮车去核实情况。每收到一件革命文物,潘新民都如获至宝。
在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破旧的木门刷上了新漆,展厅围绕会议背景、意义等内容划分多个展区,书籍资料、革命文物等展品达上千件……2019年,刘邓大军刘家畈会议旧址正式对外开放。
自该旧址开放后,潘新民又兼任了义务讲解员。他结合前期掌握的相关史料,撰写了数千字的讲解词,在讲解过程中反复调整打磨。“刘邓首长为何选刘家畈?看这地形!三面环山如天然屏障,是藏兵布阵的宝地啊!”讲起红色历史,潘新民言语生动且富有乡土气息,让参观者倍感亲切。
一次,在给民兵讲述“风雪大别山”的故事时,潘新民举起一件复原的单薄军衣讲道:“同志们!当年,战士们在这里度过了一个寒冷的冬天,他们穿着这样的衣裳行军打仗,靠什么御寒?”说罢,他停顿片刻,指向前厅的党旗:“靠的是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仰!”令人振奋的话语,赢得现场阵阵掌声。
极富感染力的讲解风格,让潘新民成了当地讲解员中的“金字招牌”,他被安徽省退役军人事务厅聘为省级红色宣讲团成员。后来,县里落实相关政策,要为潘新民安排工作,但他坚持留在刘邓大军刘家畈会议旧址当讲解员:“对这份工作,没别的,就是热爱。”
在潘新民的讲解本扉页,写着这样一句话:“我要一直守护那抹红。哪怕将来退休了,只要还能讲得动,观众还需要我,我就继续讲。”讲解本后面,密密麻麻记录着观众的反馈意见。如今,他退休已经两年了,依然活跃在讲解一线。
曾有年轻讲解员问潘新民:“天天讲同样的历史,不会感到枯燥吗?”他回答:“每次讲解我都有新体悟,革命精神永远不会过时,今天我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仍然需要这样的精神。去年防汛时党员突击队队员跳入激流的身影,和当年解放军将士们睡地面的画面,在我眼前是重叠的。”
“七一”前夕,一支由退役士兵组成的“红色薪火”讲解队在刘邓大军刘家畈会议旧址前正式成立。当潘新民为他们戴上“红色讲解员”徽章时,眼中闪着泪光。一直行走在红色传承路上的他,此刻正将红色精神的火炬传递给新一代。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