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多国宣布将退出禁雷公约
■王大宁
近期,东欧的波兰、波罗的海3国和乌克兰,以及北欧的芬兰等国家,相继宣布将退出《关于禁止使用、储存、生产和转让杀伤人员地雷以及销毁此种地雷的公约》(简称《渥太华禁雷公约》)。分析人士认为,这反映出欧洲多国的安全政策基调正在发生变化,将对地区安全局势产生一定影响。
折射安全焦虑
6月29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签署总统令,宣布乌克兰将退出《渥太华禁雷公约》。根据流程,乌克兰退约仍需议会表决,并正式向联合国提交通知函,程序完成后方可生效。就在两天前,波罗的海3国也分别向联合国提交退出《渥太华禁雷公约》的文件。按照公约规定,3国将在6个月后正式退出公约。此外,芬兰和波兰也已启动退约程序。
持续3年多的俄乌冲突,不仅全方位冲击欧洲地区安全环境,也改变了欧洲各国对现代战争模式的理解。各国逐渐认识到,与高超音速导弹、火箭炮、战斗机和无人机等新式武器相比,地雷这种传统武器仍在大规模地面战斗中发挥重要作用。鉴于美国特朗普政府有意向乌克兰提供大量地雷,乌克兰决定退出《渥太华禁雷公约》,以摆脱法律束缚。
有分析认为,波罗的海3国、波兰和芬兰都是欧盟成员国和北约东翼所谓的“前线国家”,安全观与安全政策高度相似。俄乌冲突可能升级乃至“外溢”,以及美国特朗普政府对欧洲安全承诺的动摇,对这些国家构成现实压力,成为他们作出退约决定的直接原因。
欧洲多国退约,旨在为本国部队提供更多战术选择。此前,波兰国防部表示,波兰目前没有杀伤性地雷,但具备生产地雷的能力。波兰计划生产多达100万枚地雷,国有和私营武器制造商都将参与生产。未来,这些地雷将被埋设在波兰与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边界地区。立陶宛也准备购买8.5万枚总价值5000万欧元的反坦克地雷,并尽快制订地雷生产计划。
加快政策调整
地雷作为一种廉价、便于生产的武器,自诞生以来便是战场利器,在现代战争中被广泛使用。然而,地雷在埋设后难以排除,往往对人员造成无差别伤害。有鉴于此,1997年,121个国家在加拿大渥太华签署《渥太华禁雷公约》,目前已有143个国家签署。大部分欧洲国家相继加入该公约。
近期,欧洲多国宣布退出《渥太华禁雷公约》,决定重新生产和使用地雷,反映了俄乌冲突对欧洲地区安全格局造成的冲击。对于上述多国的退约举动,欧盟和北约其他国家的反应均较为温和,说明欧洲国家的安全政策基调,正越发从“重视规则约束”与“价值观主导”转向“实用主义至上”。
俄乌冲突持续延宕,特朗普政府基于“美国优先”立场的“交易外交”,促使欧洲国家在“安全优先”和“人道优先”之间选择了前者,决意以实力求和平。有评论称,欧洲多国退约会使地区安全局势更加复杂。如何在现实安全需求与国际道义责任间寻求平衡,将成为未来欧洲安全架构调整重塑的关键。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