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老庄民兵应急连”与“刘老庄连”结对共进——
在互学互助中续写荣光
■吴双喜 李昱勋
“刘老庄民兵应急连”组织新入队民兵聆听82勇士的故事。赵启瑞摄
“要发挥无人机高速、灵活、快捷的优势,抵近侦察,锁定目标,实时回传影像,为指挥部决策提供现场支持……”盛夏,在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人武部训练场上,回乡探亲的第82集团军某旅“刘老庄连”2排5班长、二级上士杨永杰关于无人机侦察要领的示范讲解,赢得“刘老庄民兵应急连”民兵的热烈掌声。
“杨永杰是我们的特聘教练,每次探亲回乡都要前来指导民兵连训练。”“刘老庄民兵应急连”连长史旭山告诉笔者,“刘老庄”是这两个连队共同的名字,同根同源,血脉相连。1943年3月18日,新四军3师7旅19团4连为掩护根据地群众转移,在淮阴刘老庄与数十倍于己的日伪军展开殊死搏斗,全连82名勇士全部壮烈牺牲。战后,7旅从当地挑选82位优秀青年重新组建4连,并命名为“刘老庄连”。“刘老庄民兵应急连”的前身,是诞生于抗战时期的刘老庄乡民兵自卫队。战争年代,民兵与子弟兵并肩作战,留下“军民团结如一人”的佳话。2010年,根据上级指示,“刘老庄合成化民兵应急救援连”正式组建。2022年,更名为“刘老庄民兵应急连”。
“我们这支队伍虽几易其名,但精神内核始终没有变,那就是传承82勇士‘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勇担应战应急使命。”“刘老庄民兵应急连”指导员宁民跃介绍,2022年,他们与“刘老庄连”结成共建对子,开展互学互助活动,为有效履行使命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我生在刘老庄,从小听着82勇士的故事长大,当兵就想去‘刘老庄连’!我愿意像82勇士一样,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2024年9月,在刘老庄出生长大、立志要做82勇士传人的大学毕业生朱肖杰,向区征兵办领导郑重表态。经过严格的政考和役前教育,朱肖杰在同批新兵中脱颖而出,成为“刘老庄连”的一员。
“以‘刘老庄连’退役老兵的身份加入‘刘老庄民兵应急连’,我倍感荣幸和骄傲,我将以实际行动为英雄旗帜增添新光彩。”今年3月,王万如成为该民兵连第9名从“刘老庄连”所在部队退役的民兵。区人武部领导介绍,每年征兵季,当“刘老庄连”所在部队在淮安市有征集任务时,市征兵办都会把名额优先分给淮阴区。截至目前,已有102名淮阴籍优秀青年走进“刘老庄连”及其所在部队。每逢退伍季,军地联合发出“招募英雄的你”预征令,动员“刘老庄连”及其所在部队退役老兵加入民兵连。如今,这9名退役老兵以当好“播火者”的姿态,在“刘老庄民兵应急连”续写新的荣光。
“我哥哥李云鹏不仅对抗战必胜充满信心,对家人也思念满怀……”“七一”前夕,民兵连“编外指导员”、时任4连指导员李云鹏烈士的妹妹李爱云,动情讲述哥哥的故事,让民兵们湿润了眼眶。
李爱云自1969年从沛县插队落户到刘老庄以来,一直义务守护82烈士陵园。她曾受邀到“刘老庄连”参观交流,并将连队开展传统教育的做法带回民兵连。在她的倡议下,“刘老庄民兵应急连”每年坚持做到“五个一”,即参观一次82烈士纪念园、过一次“今天我们怎样传承烈士精神”主题党(团)日活动、学唱一首抗战歌曲、研读一本抗战书籍、撰写一篇心得感悟,从思想上擦亮“兵”的本色,从行动上立起“兵”的样子,从战位上练好“兵”的本领。
桥下侦察、障碍穿越、救生器材抛投……笔者在训练场上看到,杨永杰示范讲解一结束,民兵连无人机操作手袁文举就顶着36摄氏度的高温,反反复复练习这些动作。“未来战场环境远比训练环境复杂险恶,只有加大训练强度、难度,才能形成肌肉记忆,在应战应急任务中从容应对。”袁文举抹去额头上的汗水对笔者说。
平时砥砺硬功,关键时刻冲得上。2024年7月,淮河1号洪峰来袭,盱眙县东风大堤多处出现渗漏,形势危急。正在轮训备勤的“刘老庄民兵应急连”闻令而动,跨区支援。“当年82勇士用生命践行‘人在阵地在’的铮铮誓言,今天我们要像先辈那样,誓与大堤共存亡!”全体队员顶着高温酷暑,搬沙袋、堵管涌、固堤坝,经过6昼夜的连续奋战,协助转移群众1200余人,处理渗漏点20余处,加固堤坝6000多米,确保了洪峰安全过境。当地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由衷称赞:“英雄有传人,民兵好样的!”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