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张家界军分区助力帮扶村产业发展——
田野盛开“致富花”
■杜乃华 尚 德
盛夏湘西,草木繁茂、绿水环绕。
清晨,湖南省桑植县洪家关白族乡打鼓泉村种植基地,村民陈立强穿行在田垄间,小心翼翼地去除黄蜀葵顶端枝芽。“种黄蜀葵,既有技术员上门指导,又有企业收购订单保底,咱农民的日子更有奔头了!”陈立强说。
2023年8月,一群身穿迷彩服的人来到打鼓泉村。陈立强也是从那时起,认识了前来帮扶的张家界军分区官兵。
陈立强清楚地记得,一行人没有进村委会会议室,而是直奔田间地头,在田垄边开起了现场会。“打鼓泉村地处偏僻,过去,村民主要依靠传统农业种植维持生计,加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外出务工,劳动力不足,亟待产业转型。”军分区领导的发言开门见山,“这次,不仅县政府、县乡村振兴局、县交通运输局等部门工作人员来了,我们还邀请了农业技术专家实地勘察。今天,咱们就拿出招法、列出章程。”
“这里光照充足,上层土壤深厚、肥沃、疏松,很适合种植黄蜀葵。”根据勘察结果,农业技术专家给出建议。黄蜀葵是一种兼具药用和食用价值的特色作物,喜温热,根、叶、花、种子都能入药,浑身都是宝。但有村民坦言,过去从未种过黄蜀葵,没有技术、缺少资金,担心种不好。
军分区领导研究决定,请农业技术专家定期来村开办“田间课堂”,讲解起垄覆膜、种苗移栽、养护等种植技术;修建生产便道,将种植区、村内集中收购点连通,方便村民劳作;采取“村合作社+种植大户+农户”模式,推出“订单种植+保底收购”政策以及“党员包户”帮扶机制,先期遴选村干部、党员、基干民兵和种植大户带头种植,村合作社提供种苗、肥料赊销服务,并统一收购、销售。
很快,沉寂的小山村热闹起来。修路、培训、选苗、签订收购合同……经过几个月的筹备,次年春天种下了35亩黄蜀葵。到了夏天,田野一片金灿灿。
“刚开始种植时,由于对黄蜀葵幼苗的培育、种植间距等要求掌握不够精准,导致长势不是很好。军分区及时协调技术人员手把手指导,及时解决了问题,年底,我们家增收了2万元。”带头种植的村党支部书记李兴旺说。
有了成功的例子,村民们的种植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我家不富裕,起初不敢种,怕赔钱。现在看到了希望,一商量种了10亩。”村民刘义珍高兴地说,今年肯定是个丰收年。陈立强家今年又多种了5亩,他说,种植成本低,采摘强度也不大,还不愁卖,在家门口就把钱挣了,再也不用外出务工、四处奔波了。
如今的打鼓泉村,产业稳定发展,村民收入提高,村容村貌大为改善,一幅宜业宜居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铺展。
“现在村里种植黄蜀葵已达100亩以上。”该军分区领导介绍,接下来,他们将以黄蜀葵产业为牵引,着力延伸产业链条,规划建设加工基地,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同时,加强与周边村(社区)的联系,结合当地村域特色,帮助村子打造集旅游观光、采摘体验于一体的附属产业,促进农旅深度融合发展。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