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来宾市军地共育“兵支书”助力乡村振兴——
乡间飞来“领头雁”
■朱 海 张瑞潇
“建成标准化生猪养殖场、种鸭养殖场,三红蜜柚等特色水果种植面积达300余亩……”盛夏午后,在广西来宾市象州县石龙镇马列村村委会,村干部畅谈这两年的乡村振兴成果,喜笑颜开。该村党总支书记姚雄感慨:“咱们村能有这么大的变化,得感谢市里推行的退役军人培养计划。”
以前的马列村,产业规模小,村民大多种植传统经济作物,收入不高。姚雄退役返乡后,凭着军人的胆识和果敢,发展特色产业,闯出一番名堂。2017年,他高票当选马列村党总支书记。
为进一步提升“兵支书”创业创新能力,更好赋能乡村振兴,2021年,来宾市启动“头雁领航”培养计划,姚雄成为首批重点培养对象。培训期间,导师不仅为他们安排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课程,还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手把手指导帮带。
学成归来,姚雄尝试建立“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特色农产品”发展模式,探索发展特色养殖、蔬果种植、乡村文旅等产业,带领村民致富,带动集体经济增收。“得益于系统培训,我开阔了眼界、提升了素质,对推进乡村振兴信心更足了。”姚雄说。
在来宾市,像姚雄一样懂“三农”、敢担当的“兵支书”还有100多名。“乡村振兴需要肯吃苦、能坚守、善钻研,把乡亲们放在心上的‘领头雁’。”该市领导介绍,他们聚焦基层干部选人难、基层矛盾化解难等问题,出台《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的实施意见》,结合村委换届,将一批有能力、懂技术、会管理的退役军人吸纳进“两委”班子,并通过“头雁领航”培养计划,引导“兵支书”成为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领头雁”。
来宾军分区会同地方有关部门,依托“头雁领航”培养计划,开展好“兵支书”培训工作:将党的创新理论、乡村振兴战略部署、革命传统教育作为必修课;围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电商营销等热门领域,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组织实用技能培训;邀请模范退役军人、成功企业家担任“创业导师”,分享经验、破解发展难题……
“这两年,我们村的水稻产量持续走低,请问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培训班上,兴宾区七洞乡坡六村党总支书记徐正起提问。指导老师就此问题专门到村里实地勘察,得出结论——人工插秧、抛秧模式不仅效率低,还导致光合作用不均匀、透风性差;土壤肥力不够、水稻品种不佳……
找准“病根”,精准“下药”。在指导老师的建议下,徐正起和村干部整合村集体资金,购买了智能化育秧流水线和机械化插秧机,引进专业团队测土配方、科学施肥。去年,该村完成水稻育秧1000余亩,村民增收20余万元。
此外,该市军地还通过“集中培训+综合评比+动态考察”,建立人才储备库。截至目前,他们在全市退役军人中选拔400余名政治素质硬、致富能力强、群众口碑好的优秀党员退役军人纳入“兵支书”人才储备库。“我们还与地方高校合作,开办学历升级培训班,安排大学老师一对一指导选专业、订计划,帮助他们改善知识结构,提升学历层次,增强干事创业和带头致富的本领。”该军分区领导说。
头雁振翅群雁飞。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领导介绍,下一步,他们将继续深化军地协作,在政策扶持精准化、能力培养专业化、激励保障多元化上持续发力,完善“选、育、管、用”培养机制,引导更多退役军人投身乡村振兴。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