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与智慧的交响
■陈东倬
电影《东进序曲》海报。八一电影制片厂提供
电影《东进序曲》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于1962年公映。该片据顾宝璋、所云平所著同名话剧改编,以新四军以少胜多、突破国民党顽固派“围剿”的关键战役郭村保卫战为原型,讲述在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新四军挺进纵队在突破封锁、东进抗日途中,攻克被日寇占据的战略要地桥头镇后,与国民党苏鲁皖部发生摩擦。随后,挺进纵队派出政治部主任黄秉光同国民党顽固派谈判,积极争取国共合作、联合抗日。
海报整体采用三角形构图,以策马凝望的黄秉光为视觉中心。他骑在黑色骏马之上,身形挺拔,构成了画面稳定、突出的三角形顶点。这孤身一骑,正是他肩负特殊使命,深入敌营进行谈判的瞬间写照。黄秉光的历史原型,是时任新四军挺进纵队政治部副主任陈同生。他要在日寇环伺、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形势下,前往国民党苏鲁皖指挥部,与国民党顽固派周旋,并团结国民党中的亲共派、中间派联合抗日。海报中的黄秉光面色凝重,眼神坚毅地望向远方。前方是未知的艰险,但他沉着果敢、正气凛然,有着必胜的决心。三角形的稳定结构,象征着黄秉光“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智慧与岿然不动的战斗信念。
从黄秉光身后延伸开来的,是海报中另一股强大的视觉力量——一道由持枪战士汇成、同样呈三角形构图的人墙。他们从画面左上角奔涌而出,汇聚在黄秉光身后,刀刻般粗犷有力的笔触勾勒出人墙的底部。黄秉光虽是单枪匹马,但他背后是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筑就的钢铁长城。联合抗日是人民的心声,这道人墙不仅有不畏强敌、浴血奋战的新四军官兵,而且有为抗战贡献“最后一碗米、最后的亲骨肉”的普通百姓,以及具有爱国良知的国民党军官。
海报的视觉语言对比强烈。光线造成的明暗对比鲜明,黄秉光面部、军装乃至马首有清晰阴影,烘托出新四军所处战斗环境的险恶。片名“东进序曲”以醒目的红色矗立,与作为背景的黑色骏马形成较强的颜色对比。这也是影片核心冲突的视觉化表达:红色代表新四军正义的东进抗日征程,代表新四军官兵用鲜血书写的胜利曙光;黑色则象征着国民党顽固派以及日寇、伪军的黑恶势力,预示着新四军东进道路上的重重阻碍。海报大面积的留白处理,意在引导观众想象黄秉光前路未卜的艰险。
“武戏文唱”是《东进序曲》的创作特点,影片通过黄秉光的谈判展现新四军与国民党顽固派、日寇、伪军等多方的激烈斗争。海报精准地把握住了这一点,以黄秉光为视角,再现了《东进序曲》中围绕争夺桥头镇展开的政治谈判与军事交锋的双重博弈。它将苏北大地四面受敌的艰难处境、新四军官兵众志成城的顽强战斗精神以及敢于胜利的坚定信念,淋漓尽致地绘制了出来。此幅海报本身就是那波澜壮阔、动人心弦的东进凯歌的一个震撼音符,吸引观众去聆听烽火岁月里新四军官兵用信念与鲜血谱写的恢宏序曲。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