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给我心中的英雄——一幅来自家乡的画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大陆军事      2025-08-04 09:15:27

  7月的西海固,天空高远澄澈。2025年8月2日,一个在宁夏固原人心中分量沉重的日子——家乡赤子苗鉴为守护人民生命安全壮烈牺牲,已整整一年。也就在这一天,一幅饱含深情的浮雕画,跨越山水,寄达了苗鉴烈士生前所在的部队。这幅来自遥远故土的画作,名为《无名的守候》,它复刻了苗鉴生命中的一个永恒瞬间。

  它的创作者,是固原姑娘马雅妮。一年前,苗鉴牺牲的消息传回,如同巨石投入心湖。当马雅妮看到苗鉴生前一张在训练场上的照片——他身着夏季特战服,手持武器,年轻的面庞上洋溢着阳光而自信的笑容,目光炯炯地直视着镜头——这个瞬间深深触动了她。临近烈士牺牲周年与建军98周年,一个念头破土而出:她要让照片中那鲜活的生命力、那赤子的笑容,在浮雕中永驻,献上家乡最深沉的纪念。

  创作之路,是心与手的跋涉。一幅浮雕,是与时光、材料、情感的无声对话。

  厚实木板为基,如高原承托赤子。腻子石膏铺就柔韧“土壤”。小刻刀、塑形棒是她的“士兵”,只为重现英雄那最生动的模样。

  60个日夜,精魂融入方寸。一刀一划,倾注无尽的追思。

  底稿上,照片中那定格的笑容与姿态被浅浅勾勒。堆塑大形,塑形膏翻涌:她首先捕捉那身帅气的特战服,堆出利落的轮廓;然后聚焦于那双紧握武器、充满力量感的手;最关键的是头部——微扬的脸庞,那带着青春朝气与自信的、微微上扬的嘴角,以及那双仿佛穿透画板、正与每一位观者对视的炯炯目光。粗粝雏形,已能感受到那份扑面而来的生命力与亲切感。

  精雕细琢,赋予灵魂。平刀精准刻画脸庞轮廓,斜口刀在眼轮匝肌处反复推敲,只为让那直视前方的目光充满温度与穿透力。她小心翼翼地塑造那标志性的笑容,在嘴角和眼尾注入阳光般的暖意。手上的骨节、武器的金属质感、特战服特有的纹理与臂章细节,都在圆头凿与平刀的交替下,一一呈现。

  砂纸声沙沙。粗砂抹平,细砂精心打磨特战服的反光面料、武器表面,特别是那双仿佛能映出观者身影的眼睛和那温暖的笑容,让它们更加清晰、明亮。

  赋予色彩,是庄严的仪式。她为健康活力的肤色调色,尤其用心描绘那温暖的笑容和清澈的眼神;夏季特战服的独特迷彩绿,在她笔下精准还原。画笔饱蘸深情落下。光剂覆上,苗鉴那年轻、自信、带着温暖笑容的面容,仿佛穿越了时光,依然生动地注视着每一位站在画前的人。

  8月2日,《无名的守候》抵达苗鉴生前挥洒汗水的营盘。当画作在战友们面前展开,空气瞬间凝固。画中,苗鉴身着熟悉的特战服,手持武器,那阳光般的笑容和直视镜头的目光,仿佛下一秒就会喊出战友的名字。一双双目光,颤抖着凝视画中战友肩上的徽章、手中的钢枪,最终,无法移开地定格在那张无比鲜活、仿佛从未离开的笑脸上。一位曾与苗鉴朝夕相处的战友,眼眶泛红,声音哽咽:“是他……还是那个样子,笑着看我们呢……好像就定格在训练场的那天下午。”这声低语,道尽了所有战友的思念与痛惜——这幅画,将苗鉴最富有生命力的青春瞬间,永远留在了他们中间。这幅来自遥远家乡的画,不仅是一份慰藉,更是一面映照永恒青春的镜子,无声地激励着生者。

  完成此画的马雅妮,内心经历深刻洗礼。苗鉴画中那守护的笑容与目光,让她追随英雄足迹的决心从未如此坚定——她已决心加入那片象征军队文职的“孔雀蓝”。《无名的守候》,是她对心中英雄最深情、最个人化的致敬,也是她人生新征途的序章。

  苗鉴的名字,镌刻在英雄纪念碑上。而这幅《无名的守候》,定格了他最灿烂的笑容与最坚毅的目光,成为一种更贴近心灵的存在。那手持武器、面带笑容、直视前方的年轻战士,是无数忠诚卫士最真实的写照——他们既有钢铁的意志,也有赤子的柔情;他们守护万家灯火,笑容里盛放着对这片土地最深的热爱。

  山河无言,岁月静好。总有人在我们看得见或看不见的地方,绽放着青春,也守护着安宁。他们或许无名,却将最温暖的笑容留给了使命,将最坚定的目光投向了和平的远方。时光会铭记这份穿越了牺牲、依然炽热的笑容与注视,如同大地铭记阳光的温暖——因为这无名的守候,正是英雄最本真、最动人的模样。这幅来自家乡的画,正是献给所有“心中英雄”最深情的礼赞。

  作者:王卓、李佳辉


文章来源:宁夏武警
责任编辑:胡光曲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