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清装备的“耐热底数”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大陆军事      2025-08-08 16:06:15

  摸清装备的“耐热底数”

  ■张 扬

  “电子设备能耐受的最高温度是多少?高温条件下装备性能有哪些变化?如何掌握高温环境下装备使用的要领和注意事项……”入伏以来,很多部队把高温天气当作提升胜战能力的“磨刀石”,在探索高温条件下训练方法规律的同时,最大限度挖掘装备潜能。

  “平分天四序,最苦是炎蒸。”持续的高温天气,给军事训练带来严峻“烤”验。然而,战争不避寒暑,练兵不看天气。刘伯承同志曾这样教育指挥员:“打仗时,炎炎烈日是老天爷赐给你的机会。指挥员就是要让它成为自己的帮手,让它成为敌人的对手。”高温天气不仅是锤炼官兵战斗精神、打仗本领的“淬剑炉”,也是摸清装备“耐热底数”的机遇期。平时多一些风吹日晒、炎热炙烤,战时“天然的对手”就少一个,胜算就多几分。

  高温练兵要预防人中暑,也要预防装备“中暑”。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说:“环境同军事行动有着十分密切而永远存在的关系,它不论是对战斗过程本身,还是对战斗的准备和运用都有决定性作用。”高温天气下,武器装备会出现许多平时难以想象的情况,比如,发动机性能下降、设备耗油耗电量剧增、火控系统发生失准等等。如果对这些变化不了解、不熟悉,尤其对高温条件下武器装备存在的短板弱项心中无数、应对无方,就不可能实现人与装备的最佳结合。

  四时器不同,关键在于明。“献身国防现代化的模范干部”苏宁非常重视不同天气条件给装备性能带来的变化,他利用夏天驻训的时机,经过研究探索和实弹实训,给全团火炮建立起了不同气温下的操作对照表,确保列装的火炮在任何天候下都能精准打击目标。如今,越来越多的新型武器装备列装部队,电子化、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对精准操作的要求更高,更加需要关注不同气候环境带来的影响。比如,高温环境下,瞄准系统的参数该如何进行调整,电子设备该如何防止过热失灵,等等。只有真正摸清武器装备的“耐热底数”,才能全方位提高部队高温条件下的实战能力。

  行船趁顺风,打铁趁火红。各单位应抓住当前难得的练兵机会,科学合理地调配课目、时间、频次,引导官兵不惧高温酷暑、不怕流汗吃苦,在充分熟悉掌握装备性能的基础上,适时加大训练强度和难度,真正掌握高温条件下武器装备的性能参数,进一步提高装备运用、训练和保障水平,不断提升部队立足现有装备打胜仗能力。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