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战而行的壮美画卷
■邓海英
思想解读类融媒体片《攻坚——矢志强军向一流》海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军事节目中心提供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8周年之际,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中央网信办、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摄制的思想解读类融媒体片《攻坚——矢志强军向一流》(以下简称《攻坚》)以5集连播的形式,为观众呈现了一幅新时代革命军人向战而行的壮美画卷。这部专题片不仅记录了强军征程上的创新突破,而且以鲜活动人的官兵群像,诠释了战斗精神在强军实践中的生动传承。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人民军队血性胆魄的生动写照。《攻坚》开篇展现了某潜艇部队“封舱就是面临生死”的惊险时刻,当镜头扫过官兵黝黑脸庞上的汗珠与坚毅眼神,当舵手沉着冷静“将潜艇上升到不暴露的最大边界”,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高科技装备的操作者,更是一群用生命践行使命的钢铁战士。
回顾98载奋斗征程,战斗精神是我军始终保持强大战斗力的重要法宝。《攻坚》注重时代叙事与历史传承的结合,挖掘英雄部队敢打必胜信念的红色基因传承。如陆军某部“老虎团”,从前些年的“千里移防”到当前练兵备战的“千里机动”,一声令下、令出必行。片中,在遂行机动任务的车厢里,指挥员带领全体官兵向着车窗外这支部队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庄严敬礼:“先辈们用青春和鲜血完成了那一代人的使命,今天轮到我们了!”“老虎团”猛打猛冲猛追的战斗精神跨越时空,血脉永续。片中,无论是“上甘岭特功八连”所在部队用“生死盲跳”打开生命救援通道,还是“海空雄鹰团”在海空防线上“敢于拼刺刀”等,都让我们看到一支支英雄部队对优良传统的代代传承。这种意志品质,正是人民军队从南昌一路走来的精神密码。正如片中一名指挥员说:“军令如山,就是只吹冲锋号、不打退堂鼓。”
《攻坚》聚焦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攻坚战,立体描绘了我军官兵迎难而上、不懈奋斗的生动实践,诠释了战斗精神新的时代内涵。片中记述了一路向险攻坚,在雷暴云团里、在防空火力网中,练就“穿针引线绝活”的空降兵群体;在接近实战条件下,淬炼“尖刀上的刀尖”,实现由陆向海转型的两栖精锐;打造洞悉战场的“云端鹰眼”、破解撕破敌人“面纱”难题的空军无人智能作战力量。这些细节展现出新时代官兵在深水险滩面前敢闯敢试、勇担责任的战斗精神。
在《攻坚》中,我们看到“蜂群”掠过天际、福建舰电磁弹射试验等,这些画面集中展现了近年来我军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成果,其背后凝结着一代代官兵一路闯关夺隘的接续战斗。陆军某部官兵为突破无人化作战瓶颈,一次次试验,锻造新质战斗力增长极;福建舰官兵跟试跟训,从弹射起飞的技术突破到实际运用,挺起自立自强的脊梁。无论是福建舰“舰员+科研人员+制造人员”的联合攻关、国防大学“专业教员+专职教官”的培养模式,还是海军某联合训练基地“导调员+指挥员”的潜心钻研,都是新时代革命军人勇扛使命、攻坚克难的生动写照。
英勇善战是打出来的,血性胆气是练出来的。《攻坚》发布了我应对外军舰机“空中拼刺刀”的惊险实况,最终外机被驱离。片中,“极限深潜”“洲际弹道导弹试射”等,展现出新时代革命军人敢打必胜的血性胆气。
这种舍生忘死的胆魄源自哪里?片中官兵用质朴的语言给出了坚定的回答:“每一次行动都是远航,每一次行动都是战斗。我们的航程越远,我们潜得越深,和平就离祖国越近”“对于每名飞行员来说,我们守护的是万家灯火,就是要时刻准备为祖国和人民去战斗”“看到导弹飞出发射筒的那一刻,我在想它飞得有多远、打得有多准,我们的祖国和人民就有多稳当”。战斗精神源于“为人民而战”的价值认同,胆魄在“为祖国而战”的斗争准备中锻造淬炼。
“当攻坚的号角吹响,刺刀与黎明相撞;看攻坚战旗飘扬,信仰与钢铁交响”,新时代革命军人正以“攻坚克难、敢打必胜”的昂扬斗志,用热血和忠诚谱写新时代的荣光。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