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贵阳观山湖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走深走实

华夏经纬网 > 新闻 > 大陆新闻 > 社会综合      2025-09-05 08:46:09

作为贵州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8”示范试点中贵阳市唯一的试点区县,观山湖区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试点”责任化为“示范”动力,在统筹机制、阵地建设、宣传教育各领域持续发力,让“五个认同”如春风化雨般浸润各族群众心田,走出了一条具有省会中心城区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之路。

从区委统筹的顶层设计到基层村居的具体实践,从互嵌式社区的欢声笑语到校园里的文化共鸣,如今的观山湖区,“铸牢”二字已从理念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实践成果,民族团结之花在每一个角落绽放,为新时代民族工作贡献着“观山湖经验”。

观山湖区委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中心组理论学习内容,写入全会报告和工作要点;观山湖区委、区政府定期听取工作汇报,召开研究会议55次;观山湖区人大将其列入监督计划、区政协开展专题调研;观山湖区所有镇(街)均明确有分管民族工作的负责人,所有村居均明确专兼职工作人员,确保民族工作、铸牢意识工作在基层有人懂、有人抓……

“铸牢意识就像拧麻花,越拧越紧,越拧越有力量。”观山湖区民宗局党组书记、局长谢卓君表示,为积极贯彻落实省、市对铸牢工作的要求,观山湖区构建了“统筹机制凝聚多方合力、协作机制搭建共建平台、督查机制压实各方责任”的闭环体系,强化综合协调,搭建起各族群众学习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共建共治共享的实践平台,推动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在上下协同方面,观山湖区构建起“大统战+多部门”联动模式。由区民宗局牵头,联合宣传部、教育局、文旅局等22个部门成立民族工作协调机制,每年召开不少于1次联席会议。

同时,观山湖区积极发挥好“考核指挥棒”作用,将铸牢工作纳入党建成效考核和干部评先选优依据,形成“干好有激励、落后有压力”的鲜明导向。

如今,观山湖区的统筹之力已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果:2021年成功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2023年被明确为全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8示范试点之一,2024年金元社区、玛依拉?尼亚孜别克分别被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模范个人;培育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0个,数量位居全市前列。

“这些,就是全区上下高度重视、下好民族团结‘一盘棋’的结果。” 谢卓君表示。

以阵地为媒   让共同体意识可感可触

“青团就像一颗颗‘团结之果’,青翠的艾草汁融入糯米粉,揉捏成团,包裹豆沙、芝麻等馅料……” 在观山湖区嘉澜社区“中华民族一家亲”活动现场,居民们互相分享包青团的经验,笑声传遍整个活动广场。这个被命名为“全省互嵌式社区试点”的家园,正是观山湖区以阵地建设促进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的生动样本。

嘉澜社区的实践并非个例。在金元社区,“党建引领+网格管理” 让各族群众诉求“件件有回音”;在宇虹社区,“石榴籽议事会”“银龄互助队”常年解决群众民生事,形成了“小事格内化解、大事共商共建”的高效治理模式……14个互嵌式社区试点如珍珠般散落在观山湖区,串起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民生图景。

从社区向外延伸,观山湖区的“铸牢”阵地更显立体。在省级铸牢教育实践基地东林公园,“中华民族共同体主题公园”几个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在观山湖区第十一中学“石榴花” 主题墙前,学生们唱响《永远是一家》歌曲。这所省级铸牢教育示范校,校长玛依拉?尼亚孜别克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她常说:“校园里的每一面墙、每一堂课,都要讲好共同体的故事。”

“手上记忆博物馆、五彩黔艺博物馆和青年夜校的打造,也成为了各族群众交流的‘会客厅’,我们还以此为点,串联起省博物馆、省地质博物馆、神鹊茶场等,推出观山湖区民族文化研学路线,是文化传承的‘活课堂’。”谢卓君介绍。

截至今年6月,观山湖区已建成主题公园、广场7个,主题商圈2个,通过各个阵地的打造,让群众从有形有感中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阵地建设的成效,还体现在各族群众的获得感里。数据显示,观山湖区打造17个“15分钟便民生活圈”,200余件事项做到了“一站式”服务;在金元社区,图书室、老年活动室等18个功能室,让书画、健身、公益等爱好成为左邻右舍联结彼此的“黏合剂”;在民族大联欢广场,每年有超百万各族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累计传播量达20亿人次……

“在观山湖,民族团结从来都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金元社区的邻里互助,是嘉澜社区的欢声笑语,是孩子们合唱时眼里的光。这些场景共同照亮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黔中大地扎根生长的美好图景,也指引着观山湖区在‘铸牢’之路上继续阔步前行。”谢卓君表示。

以宣传为脉  让团结之心愈发炽烈

“我们不是简单讲‘要团结’,而是让孩子们从文化中找共鸣,从情感上认‘一家’。”玛依拉?尼亚孜别克说。

从幼儿园到高中,观山湖区178所学校融入了主题教育实践、主题微课、主题班会、主题演讲等活动,实现铸牢教育全学段覆盖。

2025年盛夏,“民族大联欢·盛夏狂欢”活动吸引了9.3万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和本地市民共同参与,白天泼水狂欢,夜晚星火共舞,现场气氛热烈,大家围在一起,欢声笑语不断,用舞蹈和歌声表达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用实际行动浇灌民族团结之花。自 2023 年以来,观山湖区已连续三年举办这一品牌活动,“盛夏狂欢”“歌舞夜”等子活动成为各族群众的“年度期待”。

不止于大型活动,更有“润物细无声”的日常浸润。线上,铸牢工作应知应会动画片在全区公共电子屏播放超10万次;线下,中央、省、市三级媒体刊发相关稿件1000余条,形成 “端、网、微、视、报、屏”全媒体矩阵。

“以前觉得‘铸牢’是大道理,现在发现就在身边,孩子的课本里有,社区的活动里有,晚上下楼散步时也能感受到。”在观山湖区金华园街道生活了15年的居民王敏说。这种从 “认知” 到 “认同” 的转变,正是观山湖区铸牢工作最深刻的体现。

从统筹机制的 “纲举目张”,到阵地建设的 “点面结合”,再到宣传教育的 “润物无声”,观山湖区以 “1+8” 试点为契机,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回答着 “怎样铸牢、怎样才能铸得更牢” 的时代命题。


文章来源:贵州省民宗委
责任编辑:邱梦颖
热门评论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